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学考(必修一,二)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内容详细完整,知识点细致,适用于高一期中,期末考,地理学考的复习,也可用于课前预习及上课笔记
编辑于2022-09-13 20:26:49 云南地理学考
必修一
从宇宙看地球
宇宙
最基本的天体恒星(气体)和星云
行星,流星体(流星与陨铁),彗星(慧尾背向太阳)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王海王(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距离适中 温度适宜,有液态水, 质量适中,形成大气 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气温日月较差小
太阳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11年)
光球层,太阳黑子,肉眼可见
色球层,耀斑
日冕层 太阳风
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现象:指南针 对天气气候也有一定影响
化石与地层
石灰岩浅海环境 页岩静水环境 玄武岩火山活动
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
海洋,细菌,蓝绿藻,多细胞
铁矿
显身宙
古生代
鱼类,昆虫,两栖,爬行出现
藻类,裸蕨,种子出现,裸子出现
成煤期
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末期,95%生物灭绝
中生代
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
恐龙,鸟类
裸子繁荣,被子出现
白垩纪末灭绝事件
成煤期
新生代
哺乳动物,类人猿,冰河时期人类诞生
生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海陆变迁:泛大陆,岗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七大洲四大洋
构造运动 中生代:泛大陆解体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地球圈层构造
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速度
地壳 17千米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 上部存在软流层
地核
外核 液体
内核 固体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流星体撞击与紫外线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
生物圈 最活跃
岩石圈 地幔顶部与地壳
地球圈层,地表环境
大气圈
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其他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尘埃):凝结核
分层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对流层 占大气质量的3/4 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下冷上暖,水平运动 航空
高层大气 电离层 无线电通信 太阳活动与雷电现象
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短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长波) 大气暖大地(大气逆辐射)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最基本的形式 白天:海风,谷风 夜晚:陆风,山风
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水圈
组成 陆地淡水2.5%,以冰川水为主
海水温度
表层海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调节大气温度变化
海水盐度
降水量与蒸发量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递减 内陆淡水注入 洋流
盐度最高:红海 盐度最低:波罗的海
海水密度
盐度,温度,压力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波罗的海密度最小,红海密度最大
海水运动
波浪
潮汐 潮为白天的涨落,汐为夜晚的涨落,发电四次
洋流 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水循环
空间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
方式
蒸发,降水,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意义
不同区域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水体更新
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改变地表形态
生物圈
植被类型
森林
常绿阔叶林 树冠浑圆,革制,表面光滑无绒毛,硬。樟树,椰子树
落叶阔叶林 纸质,宽而薄。华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
针叶林 针状 云杉,冷杉,落叶松
草原
热带草原 耐旱,季节变化显著
温带草原 一岁一枯荣,草本层
荒漠
干旱气候区
叶片缩小或退化成鳞片状,刺状或无叶。肉质,富有绒毛,根系发达
植被作用
固态释氧,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防风固沙,减轻灾害
地貌与土壤
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 主要为流水侵蚀 石芽,溶沟,石林 峰丛,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 主要为流水沉积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 石柱
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
风蚀地貌
敦煌莫高窟 风蚀垄,风蚀蘑菇,风蚀雅丹
风积地貌
鸣沙山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河流地貌
源头:宽浅河谷
上游 V形峡谷 下蚀
冲积扇 三角洲
曲流与牛轭湖
土壤
腐蚀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成土母质层:物质基础,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基岩
因素:
气候:动力因素,水分和热量
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生物:决定性因素 有机物
自然灾害
地震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级(只有一个,烈度多个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
洪涝
水量大,汇水快 调洪蓄洪能力差 排水不畅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滑坡 不稳定的山体形态 岩石软弱面 触发因素
泥石流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突发性巨大水流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
必修二
人口与环境
人口分布
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距海较近,海拔较低,城镇地区
自然因素 最基本 气候,地形,水资源(干旱地区:点状,线状或片状)土壤(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森林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地方习俗
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至腾冲
人口迁移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婚姻,收入,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
人口流动
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
自然因素 基础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成正比
环境与发展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集装箱运输(专业化) 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交通兴衰与聚落的兴衰
意义:
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推动区域发展
增强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地区影响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问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区位优势
内部:海陆双向开放。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全国: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
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定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黄金水道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长江三角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发展新格局
两翼:南翼(沪瑞),北翼(沪蓉)
一轴:黄金水道
三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多点
生态环境保护
总要求
生态优先,绿色优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保护水体是首位
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范围: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等
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安全利益,科学利益,文化利益
岛屿享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海洋发展战略
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发展海洋经济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环境
可持续发展
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变薄)(全球性,大规模)
基本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 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 基础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平等
持续性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
方法
途径:技术,制度,经济,教育
重要条件: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区位选择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周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平原:种植业 山地:林业,畜牧业),土壤(物质基础)(酸性:茶叶,脐橙 碱性:枸杞),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技术(农产品的保鲜冷藏),交通运输,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政府政策,工业基础
新疆白色产业(棉花,羊毛,乳品生产)与红色产业(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气候干燥,利于晾晒储存 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劳动密集型 降水少,病虫害少 以砂土为主
工业 市场,交通运输
区位因素
自然与环境因素 土地,水源,能源和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地区发展水平,政策,社会协作(社会服务,生产协作)
企业在空间上集聚
产品联系:减小转运距离
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市场信息
空间联系: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长江沿岸三大钢铁基地
矿产资源,能源,水源,交通,国防安全,劳动者素质,区域协作和工业基础,经济发达
服务业 技术因素
生活性服务业:
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养老服务业,法律服务
布局分散,在人口密集
零售业布局:中心地理论
高级服务场所:范围大,种类多,数量少,距离远
低级服务场所:范围小,种类少,数量多,距离近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集聚性
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乡村与城镇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较简单 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用地区,商业用地
城镇
居住区:最基本,最广泛
商业区 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地价高 核心区
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线 盛行风的下风上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河流下游
生态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交通因素
多核心模式 卫星城
地域文化
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黑龙江稻田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意大利威尼斯 广东,福建,海南骑楼 福建客家土楼
城镇化
定义 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城镇化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30%,第一产业
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
成熟阶段70%,第三产业
问题 资源,污染,交通拥堵,社会
发达国家: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达70%以上,郊区化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加速发展阶段 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