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农业-新生态
这是一篇关于新农业-新生态的思维导图,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编辑于2022-09-20 11:58:53新农业-新生态
新农业的概述
定义
所谓新农业是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建立的新型农业。
简介
新农业亦可称为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提出的,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相对于分户小规模生产形式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形态。
新农业特征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各类科学技术,不仅包括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阶段的农艺技术,还包括运用于育种、育苗阶段、物流阶段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等,比如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田间管理、农产品流通等。
流通市场化
这里的流通市场化,不仅包括农产品的流通,也包括一些关键的生产要素的流通具有市场化特征。
生产单位组织形式结构化
相对于过去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分户经营的生产模式,新农业生产模式则更加机构化,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加以组织管理,以公司、集团为单位,进行农业的生产、流通、运营。
可持续化
新农业采用更为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以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农业发展的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新农业国家政策
2018年十九大报告中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20年十四五
指明我国农业发展十大新方向
1.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主题 2.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表述 3.从国家层面明确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4.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国家战略 5.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6.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 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8.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 9.从扶贫资金管理转向扶贫资金资产管理 10.明确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6月 商务部等十七部门
《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
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和师资,标准,认证体系,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
2022年4月三部门印发:
《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多项政策利好农村电商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
2022年分区分类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聚焦农行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新农业模式
农业+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
直播+短视频
农民:挖掘特色经济,修炼屏外功夫
直播带货的本质其实不过是一种新型的产品推销的渠道和方式,真正吸引消费者下单的在于足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足够低的产品价格,直播带货的三要素中重点在于“货”而非人,当农业进入直播电商这个行业,也要遵循这个行业运行的基础规则,不断增强内容运营和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农民自身需要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挖掘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不断完善产品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才是直播兴农的稳定基础。
平台:倾斜流量资源,全方位赋能乡村经济
直播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产品推广渠道,但庞大的流量成本和抽拥成本仍然是农民无法承受之重。在直播带货中达成的每一笔交易,都要经过内容创作者(主播)、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层层抽佣,真正拿到农民手中的钱大打折扣。此外,直播带货是一个非常需要流量加持的行业,没有流量资源的倾斜,就算每天播出12个小时,也很难达到卖货致富的效果。平台需要从交易抽成和流量资源层面对乡村直播做一定程度的资源倾斜,帮助乡村直播的快速发展。日前,阿里集团的“村播”计划已经启动,该活动将会“整合全省各界资源,深挖全省各地特色,推动直播电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就是一个政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很好标杆。此外,平台需要尽快畅通消费者维权、售后服务机制,应对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诉求,增强消费者网络购物、尤其是直播购物的信心。
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要完成直播助农向直播兴农的转变,离不开专业运营人才、主播的培养,政府一方面需要出台吸引年轻人回流的政策,不断创造乡村就业机会,让新时代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红村播的孵化和培养,组织农村直播培训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为直播兴农的环境营造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平台代销
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在线上渠道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已达到6107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7893亿元,其代表有: 叮咚买菜、盒马生鲜、每日优鲜、永辉生活、山姆商店、大润发优鲜、饿了么买菜、美团优选、京喜拼拼、多多买菜、天猫超市、掌种宝、多点麦德龙、一米集市、东方甄选等.....
互联网+农产品品牌
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所以其品牌打造空间更大,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农资
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农资电商是大势所趋,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将现有渠道升级,我们有十多万家二级经销商,要先按照电商的要求对这些二级经销商进行升级,提高效率,降低物流费用、财务费用及人员支出。在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基础上,农资电商要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化的农业公司实现直接对接。
互联网+农业服务
2017年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互联网+农业生产
乐农之家互联网+生态养殖的发展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生态养殖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创新能力、高效和便捷的特性,实现传统生态养殖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互联网+农业保险
现在,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成为发展重点,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将全面普及。
互联网+农村金融
周建2013年创立的农分期,以金融为切入口,整合互联网工具和资金渠道等资源,形成农机、农资、农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互联网+农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圈子里流传开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摒弃了以往菜场买菜,电话沟通的形式,自媒体的运用是农业人的福音,未来的农业商机尽在于此。
农业消费新模式:农业公园
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它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等内容。
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是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乡村旅游综合体。
农业休闲新模式:文创农业
文创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从而开发、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提升、丰富传统农业价值的一种新兴业态。
所谓文创,应该包含“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文化是族群生活方式,族群聚集演化过程中的共有集体记忆,呈现以往到现代的生活轨迹,可透过历史、地理、人文、产业等来展现。农业文创,应有“斯土斯民”的印记,否则苗栗甜柿和日本甜柿就没有不同。
农业能源新模式:农光互补
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其经营模式: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蔬菜,所发电量除供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农业经营新模式: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空气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
农业变现新模式: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这一次变现不仅赚了钱,还形成了一个田园社群;第三次变现是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
农业资源重组新模式:共享农业
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是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
首先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共享农业已经向共享土地、共享农机、共享农庄等具体的形态上发展。
农业渠道新模式:农业+新零售
新零售在改变传统零售业态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上游的农业。当新零售和新农业交叉碰撞的时候,更有趣、更酷的商业/农业模式就会出现,比如把农田和养牛场搬进超市!比如餐桌上的清蒸鱼一小时前就养在你座椅背后的立体鱼塘。
在FICO,被割裂和扩大的农业循环放入这150亩的农场-食物公园。在这里,你购物水果蔬菜,无需在扫描二维码或者通过AR技术来看产品的溯源信息,因为这一切都在你的眼前。同时,食物在从农田到餐桌都在这里实现了。
比如:意大利著名的新零售企业Eataly,开一家叫FICO的线下新店。FICO是一座“农场+餐饮+购物”的主题公园,他们自己的定义叫“Agri-Food Park”(农场-食物公园)。
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认养农业
认养农业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事增值发展模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
CSA模式就是认养农业的一种形式,通过直接把消费者与农户进行对接,帮助农户有计划的调整种植量、控制价格风险,同时让消费者能购买到更优质、更便宜、更安全的农产品。CSA强调一种永续的理念,不仅是为了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也能够更多的了解到他们的食物是从何而来,他们能够确保这些食品是安全可靠的,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新农业十大创新案例
极飞智慧农业系统技术及实施模式
华为数字农业农村智能体
联通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
大疆智慧农业系统
腾讯数字化农业内容生态平台
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
区块链技术帮助乡村振兴区域特色农作物全产业链
京东农场“谷语”数字农业管理平台
拼多多助农直播
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