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单元教学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大单元教学学习的思维导图,大单元设计,内容分析,统编语文教材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于2022-09-20 19:45:33 安徽大单元学习笔记
课名:《《大单元设计--单元内容分析》》概述
课程目标的发展历程
1980年
双基目标: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2001年
第八次基 础教育课 程改革 三维目标,一纲多本
2003年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1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数学四维、英语五维
2014年
关于全 面深化课 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
2016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 素养
2017年
高中新课 标:以核 心素养为 育人目标.
2020年
2017版2020修订版高中课标:以核 心素养为 育人目标.
2019-2021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修订,2021年底颁布
2035
教育强国目标
新时代面临的问题
教师存在问题
理念明白课堂转变难
课标不清依据不明凭借经验教书
教师不能准确叙写目标评价任务
课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低阶教学
热衷如何教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学
合作探究展示检测操作很难落地
主问题优质问题高阶思维难体现
把课堂的及时评价反馈当成负担
课堂的四大缺失
有效性的缺失
主体性的缺失
创造性的缺失
情感性的缺失
传统教案的问题
立场:教师为主体,而不是学生
取向:知识分解,而不是整合
课堂:是教学进度,而不是学习进度
目标:双基而不是综合素养
重心:老师对学生信息传递,而不是学生信息建构
关注:教学,而不是评价,误以为教了就=学会
给谁用:领导、同事而不是学生
为什么要单元教学设计
关系
必定整体教学
整体先于部分
整体决定部分
整体认识部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以课设计与大单元设计对比
大单元教学设计概念
以一个达单元为真题进行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不是将原有知识教学的简单相加
是从单元主题、内容、学情、目标叙写、达成评价、活动任务、作业等进行备课的一项研究
课程单元和课程重组单元:站到素养为本高度,打破教材原有单元结构,按照一定的逻辑(大概年、大领域、大主题、大人物、大情景等),专题复习课单元,甚至突破学科站到更大领域的重组,如跨学科教学。
基于课标分解+教材分析=目标叙写+评价任务+教学整体实施+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全面发展的人
学科素养核心内容
方法:
《大单元设计--单元目标叙写》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思路
直接采用教科书的学习单元
对教科书章节专题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者通过寻找涵盖核心知识的实际问题
跨教科书的章、专题、甚至是跨学科,以真是情境下的一系列问题构建的那元学习主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架构
学科素养
单元学习主题
内容组织
挑战性任务
育人功能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建构
思路形成
思维发展
单元学习活动
情景素材
问题任务
追问引导
持续性评价
赶紧指导
即时反馈
多维评价
华师单元三研
研内容
研课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分解)
研内容分析(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内容结构、整合、不同版本比较
单元知识、能力内在联系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研目标
研学情(原有旧知、方法、进行分析)
单元目标、重难点
单元评价
近年大型考试分析
研实施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型及课时发呢配)
单元资源设计
分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必要因素
分析课标
明确预期学习的结果
分析教学
明确需要学习的内容
分析学情
明确基础确定水平
语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的ui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分数的除数
原有知识基础
原有学习方法
原有学习习惯
误区
将学习目标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导致目标设置空泛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辨认四边形
1、通过阅读和完成课本问题,能从边和角两个角度归纳并说出四边形的数学定义
在判断几何图形是否位四边形及动手实验中,发展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四边形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有关事例,体会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利用意义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
归纳与概括
演绎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
批判性思维
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与能量观
稳态与平衡观
进化与适应观
科学探究
观察提问
设计实验
方案实施
交流探讨
社会责任
关注相关社会议题
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
判别迷信和伪科学
主动宣传相关知识
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事例
内蒙包头沙河二小三级目标
第一级学期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及课程内容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结合学期教材和教参内容予以呈现
第二级单元目标
子主题
影响一节课效益关键的前五分钟
通过提问、测试等回忆先前学习0.91
以图示形式为新学习提供结构1.24
设计一个目标0.51
《大单元设计--单元实施》
单元规划表
成果展示
构建新知
单元主题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景
分问题(任务)
活动1(做什么、怎么做)
活动2(做什么、怎么做)
分问题(任务)
活动1(做什么、怎么做)
活动2(做什么、怎么做)
大情景
问题情景
创设情景
多媒体素材
融入情景
启发提问
产生问题
确定问题
启发引导
协作探究
真实的三层意思
把真是情景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作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
第二只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中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的感受与理解往往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来实现的
第三评估学生是否习得核心素养的最好做法就是让学生“做事”,而“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景”
语文举例
永远的小英雄
主任务分析交流人物描写的作用,能恰当选择重点运用的方法
分任务1分析并交流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活动1默读:思考两位英雄是怎么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表现这个特点
后动2小组交流,代表总结汇报
活动3,把描写生动的地方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这样的方法好处在哪里
活动4小组成员分工汇报,魅族汇报其中一篇
分任务2能恰当选择重点使用方法
活动1:填写表格、个人展示,汇报:两位小英雄特点和两篇文章协作方法分别由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后动2,全班为什么《夜莺的歌声》重点运营声音描写,《小英雄雨来》重点运用动作描写
情景问题驱动下的复习课
明确复习目标
大情景下的典型题型
归纳梳理知识方法
对应题组训练
巩固发展性训练
归纳反思
作业反馈
黎世六课型单元教学
主动自学
启发思维
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
解决问题
系统小结
自学课
启发课
复习课
作业课
改错课
小结课
单元真题思维进阶式结构
引入和探讨
综合和系统化
深入和拓展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新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教材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
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
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
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怎么做
从课时主义到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单元设计
学习评价
选择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
设计有意义的开放的真实任务
真实语文生活情景中的深度学习
新技术环境下全新语文学习空间
举例
主题中国人、方块字
教材单元:识字,1、天地人2、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你说我做,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任务1:我认识“人”了
任务2人在天地间
任务三我会读、我会写
子主题
大单元设计统筹协调关键元素
目标与内容
主题
情景
任务
学习活动
新技术支持
评价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模型
《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案例分享》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设计
分析
以神话为主题
人文主题,神话,永久的魅力
语文要素-阅读
语文要素-表达
单元目标叙写
子主题
子主题
单元整体实施
子主题
整合的原则
原则1关联性
1、以语文要素为中心任务整合多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相关内容
2整合课外阅读于课内学习过程中丰富强化知识
补充习作、充分想象、为单元习作打开思路
原则2适宜性
1特殊文章选择独立学习(如文言文学习)
2、单元习作独立教学
子主题
语文学科大单元教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