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根据十四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教材整理, 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等内容。
编辑于2022-09-23 10:00:33 湖南参考最新版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伤寒论》整理而成,然后把课堂要求的必背条文也整合进去了,还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大纲,涵盖1-3级条文,可以用于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复习及平时期末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SCI文献解读系列1-卵巢癌-IF15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卵巢癌患者中FBN1表达水平与顺铂耐药相关临床相关性)、FBN1敲除可以促进糖酵解和血管新生、敲除FBN1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糖酵解和血管生成,且抑制糖酵解可以增加卵巢癌细胞的顺铂敏感度等。
【精气血津液】根据十四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教材整理, 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参考最新版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伤寒论》整理而成,然后把课堂要求的必背条文也整合进去了,还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大纲,涵盖1-3级条文,可以用于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复习及平时期末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SCI文献解读系列1-卵巢癌-IF15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卵巢癌患者中FBN1表达水平与顺铂耐药相关临床相关性)、FBN1敲除可以促进糖酵解和血管新生、敲除FBN1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糖酵解和血管生成,且抑制糖酵解可以增加卵巢癌细胞的顺铂敏感度等。
【精气血津液】根据十四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教材整理, 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等内容。
精气血津液
精
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广义
广义之精包括气、血、津液人等人体一切精微物质
狭义
狭义之精专指生殖之精
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和疏泄
精的生成
人体之精由禀受与父母的协调之精济来源与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相融合而生成
先天之精
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受之父母,先身而生,是构成人体胚胎和繁衍后代的基本物质
后天之精
是人出生之后,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及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以及脏腑气化所生成的精微物质
精的贮藏与排泄
精的贮藏
人体之精贮藏于脏腑身形中
肾所藏先天之精,作为生命本原,在胎儿时期便贮藏于身中
后天之精则经由脾肺等输送到各脏腑,化为各脏腑之精,并将部分输送于肾中,以充养肾所藏的先天之精
精的疏泄
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节其功能活动
生殖之精的施泄以繁衍生命
人体之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
生长发育
濡养作用
化生气血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化生营卫之气,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
精能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化神作用
精与神的关系,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抗邪作用
气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之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气
后天水谷精气和在人家清气
相关脏腑
肾为气之根
肾藏精,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题,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元气的根本。
脾胃为生气之源
饮食水谷在脾胃受纳腐熟、运化作用下化生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化生水谷之气布散全身脏腑,称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
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
通过吸清呼浊,将自然界的清气不断地吸入体内,统摄不断地呼出浊气,维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的水谷之气相结合,生成宗气
人体之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机
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与意义
人体之气的运动,一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体现了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气的运动正常,称为“气机调畅”,包括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和畅通无阻的状态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气的运动,推动和激发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失常的白哦先形式
气的运动阻滞,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平衡失调,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
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
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
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气化
气化的概念
指人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在人体具体表现为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生成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气化的形式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指气的激发、兴奋和促进等作用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
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激发和促进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
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
温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指阳气温煦人体的作用
温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温煦精、血、津液。维持其正常运行、输布与排泄
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指气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液体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
固摄血液,防止逸出脉外,维持其正常循行
固摄汗液、尿液、胃液、肠液等,防止其丢失
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中介作用
气的中介作用,指气感应传导信息,以微信机体整体联系的作用
人体之气的分类
元气
指以先天之精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
生成与分布
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与命门
生理功能
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宗气
指由呼吸清气与水谷清气所化生而聚于胸中之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
生成与分布
脾胃从饮食水谷中所化生的水谷精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生理功能
宗气上走息道
推动肺的呼吸 凡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
宗气贯注心脉
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反血液运行、心搏的力量与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
宗气对先天元气有主要的资助作用
营气
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
生成与分布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对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即最富营养的部分所化生
营气行于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肌节,终而复始,周而不休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营气与津液调和,共注脉中,化成血液,维持血液充盛
营养全身
营气的营养作用在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
卫气
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
生成与分布
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部分,即最具活力部分所化生
卫气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
防御外敌
卫气布于肌表,构成一道低于入侵的防线,使外邪不能侵入机体
温养全身
卫气布散全身,发挥其温养功能,以维持脏腑肌肤的生理活动
调节腠理
卫气司汗孔开合,调节汗液排泄,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调和气血,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
睡眠
卫气行于体内,人便入睡;卫气自晴明出于体表,人便醒悟
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
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
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物质。在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化生为血液
基础物质
水谷精微
包含营气和津液
肾精、髓
肾所藏的精是生成血液的原始物质
相关脏腑
脾胃
脾胃为血液生化之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
肾肝
肾藏血,精生髓,髓化血
肝藏血,精血同源,于血液的化生密切相关
心肺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脾气上输于心肺,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成化生血液
肺对于血液的生成也有着重要作用
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脉,与肺吸入的清气相融合,化生血液
血的运行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气的推动作用
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气的温煦作用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气的固摄作用
使血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相关脏腑
心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
肺
肺朝百脉,主治节,能助心行血
肝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保证血行
肝藏血
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
脾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血的功能
濡养作用
血能营养和滋润全身
化神作用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包括津和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
质地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起到滋润作用
液
质地黏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到濡养作用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津液的生成
胃
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中含有精微物质的液态部分
小肠
主液,泌别清浊,可吸收肠中较多的津液
大肠
主津,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部分津液
脾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津液,依赖脾的运化功能,并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全身
津液的输布
脾
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使津液输布于全身而灌溉脏腑
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即脾有“灌溉四傍”的功能
肺
肺气宣发
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
肺气肃降
将津液输布至肾和膀胱及人体下部
肾
肾主水
肾对各脏腑输布津液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
肝
调畅气机以行水。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津布
三焦
决渎为水道
三焦水道通利,津液得以正常输布
津液的排泄
尿液的排泄
肾气将下输道膀胱的津液经气化作用生成尿液
汗液的排泄
肺气宣发,将津液外输体表皮毛,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
粪便的排泄
大肠排出粪便,液随糟粕带走部分津液,但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所含津液的量很少
呼气
肺在呼气时随之带走的部分津液,也是津液排泄的一个途径
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
津的性状较清稀,以滋润作用为主
充养血脉
津液渗入血脉,化生血液,并起着濡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神
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
狭义
人体之神的形成
先天之神,称为“元神”,是神志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精气所生,为生命之根本
精、气、血、津液神产生的物质基础
五脏内藏精、气、血、津液,故五脏皆神
人体之神的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
主宰精神活动
调节精气血津液
调节脏腑功能
人体之神的分类
五神
神、魂、魄、意、志
情志
七情
五志
思维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指气对血有化生、推动、统摄等作用
气能生血
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
营气直接参与血液的生成
气能行血
指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
依赖于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推动
肝气的疏泄
气能摄血
指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作用
血为气之母
指血为气的物质基础,并作为气运行的载体
血能养气
指血对气具有化生作用
血能载气
血能载气,指血液是气的载体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皆以三焦为通路运行全身
气对津液的作用
气能生津
指通过气化作用促进和激发津液的生成
气能行津
指气具有推动津液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气能摄津
指气具有固摄津液,防止津液无故流失的作用
津液对气的作用
津能化气
指津液对气具有化生作用
津能载气
指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
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津液同为液态物质,皆由饮食水谷化生,均具有濡养、化气和化神等作用,因此,精、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精血同源
精能化血,血能养精,精与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和相似转化
精可化血
水谷之精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物质
血以养精
血液充养脏腑可化生脏腑之精,血液滋养于肾,使肾精充实
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皆为液态物质,于与气相对而言,皆属于阴,均由水谷精微所话说,同具有营养和滋润的功能,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称为“津血同源”
血可化津
血液由营气和津液构成
津能生血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外之津液进入脉中则化而为血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可分而不可离
精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气是生命维系的动力
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与主宰
精气相关
精能化气
人体之精是人体之气的生化之源
气能生精
精与气互生互化
气的推动作用
促进精的运行
气的固摄作用
防止精的无故流失
精神互用
精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神是生命活动的外部表现
精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神又能统驭精
神气互生
气能养神,神为气主
气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神则为气的运动和变化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