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中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微细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观察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更新和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组织学绪论
概念
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机能关系的一门科学
组织细胞的种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细胞是一切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基础。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普通光镜技术
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具体做法:1.从低到高浓度的酒精脱水,用二甲苯使之透明,石蜡包埋,切片机处理成5到十微米的组织切片。2.可以快速冰冻使之变硬制成冰冻切片,以保存蛋白质的活性。3.体液,血液,组织细胞可直接涂片。4.疏松结缔组织或肠系可直接撕成薄片,制成铺片。5.骨,牙等硬组织可将其磨成薄片,制成磨片。
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统称HE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可将核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可将碱性蛋白质成分染成粉红色。注意,对碱性染料亲和力较强的叫嗜碱性,以此类推。另外,如肥大细胞的细胞质内颗粒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称为异染性。用硝酸银染色染成黑色称为亲银性。加还原剂才能显色称为嗜银性。
分辨率为0.2微米
荧光显微技术
以紫外线为光源,激发细胞,组织内的荧光物质或者荧光染料标记发出荧光。若观察物体没有自发荧光物质,也可以人为进行荧光物质标记。
相差显微技术
即倒置相差显微镜。可将活细胞内各种结构对光产生的不同折射——相位差,转换为明暗差别——振幅差。适用于观察培养中活细胞的形态结构。无需染色。注意,物镜在载物台的下方。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实现了对组织细胞二维和三维的检测,可深入内部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简称TEM。用电子束替代可见光,电磁透镜替代光学透镜,分辨率达0.2纳米。可以观察到超微结构,因此又称为亚显微技术。
由于电子穿透能力较弱,切片厚度一般为50~80纳米。制片流程也与光镜类似,用戊二醛和锇酸依次固定,脱水,树脂包埋,用超薄切片机切片贴于铜网上,再用重金属盐进行电子染色。电子密度越高的地方,图像越黑暗。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图像富有三维的特征,具体制片与透镜类似,但无需染色,只需将薄层碳和金属膜喷与其表面。
糖类显示法
最常用的显示蛋白多糖,糖蛋白或多糖的方法:过碘酸-希夫反应——简称PAS反应。与多糖或形成不溶于水的紫红色沉淀。
酶对应相应底物水解,氧化而产生的反应物与捕获剂发生反应时,可形成有颜色的最终产物。
酶类显示法
脂类显示法
组织块可用甲醛固定,冷冻切片。用油红O,尼罗蓝,苏丹类的脂溶性染料染色,使得脂类呈现相应染料的颜色。也可以用锇酸固定兼染色,脂肪酸或胆碱可使四氧化锇还原为二氧化锇呈现黑色。
核酸显示法
显示DNA常用福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切片经过稀盐酸处理,再用Schiff试剂处理,生成紫红色产物。也可以甲基绿吡罗红(即派若宁)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细胞中抗原性物质存在和分布的一种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注意,一次抗体法特异性较强,二次抗体法敏感度更高,一般现代实验室更倾向于使用二次抗体法。一般荧光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术,若加入胶体金,铁蛋白则用电镜观察——免疫电镜技术。
原位杂交术
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技术。也可以用别的特殊物质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处理核酸探针。常用的标记物是地高辛。
体外培养与组织工程
前者培养细胞,组织。注意,长期培养而成的细胞群称为细胞系,用细胞克隆或单细胞培养出的纯种细胞,称为细胞株。后者是对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构建的技术。(5%的二氧化碳,95%空气。要有血清和抗生素。)
组织和细胞的定量术
显微分光光度术
以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可以对显微镜下样本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图像分析术
即形态计量术,获取三维清晰图像,根据不同部位颜色的深浅。
流式细胞术
制出单细胞悬液,然后进行荧光染色或标记,继而快速通过激光照射分析区,将信号转变成电脉冲,获得有关细胞群体有关数据。
组织芯片技术
也称组织微阵列,将标本有序集成在固相载片上,通过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对标本组织进行检测。
组织的概念
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群
细胞的概念: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基础。
器官的概念:在胚胎早期发育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有机结合形成,在机体内执行更高一级的特定生理活动。
系统的概念:由许多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
发展简史
英国虎克首先发现细胞——木栓组织,死细胞。
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先后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创立了细胞学说。
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由细胞产生,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系,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对细胞的分化,运动,信息沟通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