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这是一篇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具有一定界线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显著
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依据
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
是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它区域影响的依据
区域空间结构
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
影响
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重要因素,矿产等自然资源影响工业种类和布局
市场条件,国家政策等会推动农业,工业等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产业结构;人口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化水平会影响一个区域城市结构体系
开放程度越高,对外联系越广泛,区域结构越复杂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早期
加速期
成熟期
区域发展水平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较低的区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产业比重比较大
劳动力转化
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或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第二节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概要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状况有所不同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综合性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
北方
优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
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措施:调节人地关系,注意生态保护
西部大开发
开发范围
开发目的
区位条件
优势:资源丰富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四大地区的划分
四大区域发展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课时1:区域经济合作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区域经济联系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东西部的经济合作:主要形式;重要意义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产业转移
我国的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产业转移
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企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