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3.第三节汽化与液化4.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第—节温度与温度计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3.第三节汽化与液化4.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从水之旅谈起
水,可变
雨,液体 水珠
云,固液混合 小水珠或小冰晶
雪,固体 小冰晶
露,液体 小水珠
雾,液体 小水珠
霜,小冰晶
雹,冰晶
水的状态是可以循环变化的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温度
用字母t表示,单位摄氏度“℃”
热力学温标: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换算公式:T=273.15+t
温度计及其使用
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数字式体温计
双金属片温度计
使用方法
1.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被测物体要在量程内
2. 测量时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 测量液体时,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和其底部
4. 不能直接测量火焰温度,不能把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5. 得温度计内液柱液面稳定时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2.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熔化:固态→液态
熔化实验:水浴法
优点:受热均匀,加热程度较缓和,方面观察记录
缺点:因为水的最高温度是100℃,所以加热程度有限
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烧杯破裂
不断搅拌的原因:使物体受热均匀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有确定的融化温度的固体
AB段:温度小于0.固态.温度上升.吸热
BC段:温度小于零.状态不确定(固液共存).温度不变.吸热
CD段:温度大于零.液态.温度上升(最高100℃).吸热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融化温度的固体
温度上升直到最高温度(融化前不一定小于0℃,融化后不一定大于0℃)
状态变化:硬→软→黏→稀→液态
凝固:液态→固态
凝固点:晶体形成确定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其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3.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汽化:液态→气态
沸腾:一定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气泡的大小
沸腾前由于温差原因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后由压强原因气泡由小变大
如何减少沸腾时间
1. 取适量的水 (主要办法)
2. 在水中加钙
3. 取温水加热
沸点: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蒸发:一定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发生汽化现象 (有制冷作用)
如何影响蒸发速度: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越快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
同:①都属于汽化现象; ②都需要从周围吸热.
异: ①沸腾只在特定温度时发生,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能发生; ②沸腾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而蒸发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③沸腾时有气泡产生,而蒸发时则无气泡产生.
气态→液态
方式:降温,加压或降温+加压
液化点(气体)=沸点(液态)
壶口喷出的白雾不是水蒸气(气体),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液滴
白雾的运动:先因为惯性向上运动,当惯性消失后,又因为重力向下运动
4.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升华:固态→气态
樟脑球消失
舞台上的“薄雾”: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人工降雨: 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达到一定重量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形成雨
凝华: 气态→固态
树枝上的雾凇
车窗上的冰花(车外)
窗户上的冰花(室内空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所以冰花在室内)
互为相反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吸热: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5. 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
世界水日:3月22日
节约用水
1. 随手关上水龙头
2. 淘米水用于浇花或冲厕所
3. 使用节水型家电
4. ……
只有BC段是熔化过程
体温计中的细弯管(方便读数)
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0K的温度都是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