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赏析故事情节
赏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
赏析小说形象方法总结:突破一 概论分析人物形象、突破二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突破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赏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突破一 概括情节
(一)情节构成
开端(视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矛盾冲突从此展开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
结局(矛盾得到解决,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序幕(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
尾声(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二)情节结构安排
1.“延迟”式结构
2.生活的横断面
3.意识流结构
4.“突转”式
(三)情节概括“4”妙招
1.结构连贯法:理清层次,按叙述顺序、情节发展的结构梳理
2.场面连贯法: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抓住线索,围绕线索概括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抓住对故事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审题干,明方向
第二步 依内容,理层次
第三步 巧概括,规范答
思维方向
1.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2.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3.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突破二 分析线索
(一)小说的线索分类
1.单线型结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常用于中短篇小说中)
2.双线型结构(长篇小说中常用)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3.多线形结构(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平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力,但又不可或缺)
(二)
1.寻找线索“5”关注
1.文章的标题
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2.小说线索安排“4”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情节)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主题)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人物)
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效果)
突破三 情节作用
(一)开头的类型及作用
1.一般开头
①开门见山,点名提旨
②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③交代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等
2.悬念式开头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式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⑤暗示故事的结局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
1.与相关情节的关系:照应和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与主题的关系是揭示主题
3.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撞击读者心灵,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伏笔相照应
④突出文章主旨
2.令人感伤的结局
①深化主题
②揭示人物性格
③令人感动,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欢喜的结局
①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引起读者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追求
4.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突破四 情节手法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的类型
(1)全知视角: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2)有限视角:激发读者动能性
2.叙述人称的类型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增强小说真实性,成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对主要人物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2)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云端视角)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深入人物内心;但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
(4)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往往穿插第三人称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夹杂人称独白对话,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使叙述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3.叙述方式
(1)顺序:情节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做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
(4)补叙:补充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
(5)平叙:条理清晰
(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安排技巧)
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可读性
照应: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使文章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画龙点睛
道具设置:化平凡为神奇
场景设置: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