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小科学家第2节 秒
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秒的定义:当铯-133原子位于海平面处于非扰动基态时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的辐射频率ΔνCs以Hz(即等于s-1)为单位表达时选取固定数值9192631770倍来定义秒。
从原始到现代的建筑艺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技术和审美追求。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科学史的大致梳理,按时间梳理:史前时期、文明古国、欧洲学术、近代科学的萌发、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起来看。
声(拼音:shēng)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声的古字形由“殸(磬的古字)”和“咡(听的古字)”构成,本义指敲击悬磬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各种声音。转作动词,引申为发声、宣布。“声"可以被人听见,由这个特征引申表示人的名气、名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小小科学家 第2节 秒
测量时间。
在人类测量时间的历史上,古埃及人率先登场,他们发明了一种计时装置,利用阳光下一根树干阴影的方向变化来测定时间。这叫日鬼。在阳光下立一根杆叫鬼针,每天不同时刻它会留下不同方向的影子,中国古人也用这种方法计时。
古埃及人之后据说是古巴比伦人,第1次把一天的时长分成了24等分也就有了现在小时的概念,后来他们又把小时分成了60分钟。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这种按照固定的方式在重复的形式就叫做周期变化。每重复一次就是一种周期。如果不是周期性的运动,那人们就没法靠他们来计时,也就没有秒啊,分啊天数。这种两种周期的变化都离不开地球的运动,刺激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日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也有周期运动,这个概念简单解释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每个周期内都在不停的重复。比如说地球绕着地轴重复自转,这就叫周期运动。
而地球的中期运动带来了自然界的周期变化,正好被人类用来计时。
而计量单位随着科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准。所以说人们按照古巴比伦的习惯把分又分成了60分,这就有了秒。这个秒用日晷用沙漏用水钟等计时装置都是没法测出来的。
意大利科学家加利乐在17岁的时候,在观察着天花板上微微晃动的挂灯出身。是因为这个挂东每个摆动周期所耗的时间差不多。所以说伽利略便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他当时还在数自己的脉搏,运用,自己身体里的周期现象及时,不过脉搏不太准。
可是他仍然以自己的这个设想来做实验,并且验证了他的这个设想。他发现蛋白的等值性之后,立刻想到来制作计时器,于是他设计了图纸,但是最终没有实施。可是另一位科学家会更新。根据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在1656年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1座摆钟。
后来人们也会更斯的钟表为基础不断的改进工艺做出了更准时的钟表,就有效的来用,秒计时了。
但是呢,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断的变慢,如果以它做标准那一秒钟也在慢慢的变长单位,是应该固定不变的,于是呢,科学家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说秒的定义也就从一开始以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长为标准,变成了下面这个第1秒,是验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签约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世界上现在最准的钟是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