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高中政治:第8课时,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两个基本同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坚持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措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坚持两个基本同步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必须坚持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依据
经济条件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和特点
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内容
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初次分配
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 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再分配
税收
强化税收调节
社会保障
形式
社会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方式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作用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 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
特点
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 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社会福利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 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 实物供给或福利津贴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
社会优抚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功能
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持续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完善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 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要做到权责清晰
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 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 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转移支付
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经济的共享发展
第三次分配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创业观、致富观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创业观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劳动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树立正确的致富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是一场持久战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既强化政府的责任,又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和协作的大扶贫格局。
居民收入来源 多样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