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消费者购买行为要受动机、知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b. 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索满足需要的目标。
c. 亚伯拉罕·马斯洛则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需要什么取决于已经有了什么,只是尚未被满足的需要才影响人的行为,亦即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一种动因;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程度的大小,由低级需要主机向上发展到高级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d. 一个被刺激的人随时准备行动。然而,他如何行动则受其对情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e. 两个人在处于相同的激励状态和目标的情况下,其行为却大不一样。这是由于他们对情况的知觉各异。
f. 知觉: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g. 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人们要经历三种知觉过程,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曲解、选择性记忆。
i. 感觉:指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对刺激物的反应。
j. 随着感觉的深入,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知觉。
k. 人们要行动就得学习。人类行为大都来源于学习。
m. 一个人的学习通过驱使力、刺激物、诱因、反应和强化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
n. 由于市场营销环境不断变化,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必须经过多方收集有关信息之后,才能做出购买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o. 通过行为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而信念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p. 信念: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q. 生产者应关注人们头脑中对其产品或服务所持有的信念,即本企业产品和品牌形象。
r. 人们根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如果一些信念是错误的,并妨碍了购买行为,生产者就要运用促销活动去纠正这些错误信念。
s. 态度: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
t. 态度能使人们对相似的事物产生相当一致的行为。
u. 一个人的态度呈现为稳定一致的模式,改变一种态度就需要在其态度方面作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