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4of7《安全管理》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考点分布最集中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第四章 安全管理》知识点全覆盖,重点、考点及重要计算公式都已标出,红色为重点,绿色为已考知识点,清晰明了,备考利器,值得拥有。
编辑于2022-10-13 10:29:31 北京市本导图基于《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史蒂夫·尼森著,丁圣元译)和《蜡烛图方法:从入门到精通》(斯蒂芬·W·比加洛著)两部K线分析的经典著作,深入解析了K线分析的核心技巧与模式,是投资者把握市场脉动的利器。内容涵盖从基础的单根K线形态如锤子线、流星线,到复杂的组合形态如吞没形态、孕线形态,以及趋势分析中的三尊顶部形态、平底锅底部形态等。除此之外,还细致探讨了窗口、趋势线、移动平均线等西方技术分析工具与K线结合的运用,以及交易量在验证K线信号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您是技术分析的新手还是老手,这份导图都能为您提供独到的见解和策略,助您在股市、汇市中洞察先机,实现精准交易。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全文强条,于2022年4月1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全文强条,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宿舍、旅馆项目必须执行本规范(少于15间/套出租客房的旅馆项目除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导图基于《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史蒂夫·尼森著,丁圣元译)和《蜡烛图方法:从入门到精通》(斯蒂芬·W·比加洛著)两部K线分析的经典著作,深入解析了K线分析的核心技巧与模式,是投资者把握市场脉动的利器。内容涵盖从基础的单根K线形态如锤子线、流星线,到复杂的组合形态如吞没形态、孕线形态,以及趋势分析中的三尊顶部形态、平底锅底部形态等。除此之外,还细致探讨了窗口、趋势线、移动平均线等西方技术分析工具与K线结合的运用,以及交易量在验证K线信号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您是技术分析的新手还是老手,这份导图都能为您提供独到的见解和策略,助您在股市、汇市中洞察先机,实现精准交易。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全文强条,于2022年4月1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全文强条,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宿舍、旅馆项目必须执行本规范(少于15间/套出租客房的旅馆项目除外)。
4/7 安全管理
一、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计划
施工安全管理内容
安全管理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
1. 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
2.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类型
1. 各类上岗证书的初、复审培训
2. 三级安全教育(进企业,进项目,进班组)
3. 岗前教育
4. 日常教育
5. 年度继续教育
证审 三级 岗 日 年
新上岗操作工人岗前教育培训内容
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 安全操作规程
3. 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4.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记录的后果
5. 预防,减少安全风险和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措施
分包安全生产管理
施工企业对分包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1. 选择合法的分包单位
2. 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安全生产权力职责
3. 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4. 及时清退不合格的分包单位
5. 分包单位工作完成后对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能力进行评价
施工企业对分包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内容
1. 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资格情况
2. 分包单位的违约,违章情况
3. 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绩效
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1. 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和特征分析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及职责分工,联系方式
3. 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的调用程序
4. 对企业内部职能机构和政府、应急管理、抢险、急救、消防等部门的信息报告和联系方法
5. 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和人员撤离与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施工安全危险源管理
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害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按照工作活动的分类
1. 电器类
2. 机械类
3. 辐射类
4. 物质类
5. 高坠类
6. 火灾类
7. 爆炸类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1. 专家调查法
2. 头脑风暴法
3. 德尔菲法
4. 现场调查法
5. 工作任务分析法
6. 安全检查表法
7. 危险源与可操作性研究法
8. 事件树分析法
9. 故障树分析法
专家头脑德尔菲 现场调查源与可 任务查表两棵树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 重大危险源辨识
2. 重大危险源评价
2.1.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2.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概率
2.3.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2.4. 进行风险评价
2.5. 风险控制,将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比较,检查是否可以接受
3. 重大危险源管理
4. 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
5. 重大危险源监察
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 工厂选址和土地实用规划
二、 工程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检查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安全十查)的主要内容
1. 查安全思想
2. 查安全责任
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2.2.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分解与落实考核
2.3.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目标是否落实到每个人员并得到确认
3. 查安全制度
4. 查安全措施
4.1. 现场安全措施计划及各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及实施情况
4.2. 重点检查方案的内容是否全面,措施是否具体并有针对性,现场实施是否与方案要求相符
5. 查安全防护
6. 查设备设施
7. 查教育培训
8. 查操作行为
9. 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
10. 查伤亡事故的处理
思制责措行 教防设保处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
1. 日常巡查
2. 专项检查
3. 定期安全检查
现场定期安全检查由项目经理组织
4. 经常性安全检查
(1)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值班人员每天例行安全巡查,巡视
(2) 项目经理,责任工程师及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安全检查
(3) 作业班组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的安全检查
5. 季节性安全检查
6. 节假日安全检查
7. 开工、复工安全检查
8. 专业性安全检查
9. 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
安全检查的要求
1. 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发出整改通知书
2. 凡有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其令停工,立即整改
3. 安全整改三定原则:定人,定措施,定期限
4. 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销案
安全检查方法
安全检查表
听
问
看
检查安全管理资料并对现场进行巡视
看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现场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现场安全防护情况
现场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配置情况
量
测
运转试验
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安全检查表项目构成
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保证项目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3. 安全技术交底
4. 安全检查
5. 安全教育
6. 应急救援
施组责任制,交检教救援
2. 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 保证项目
1. 现场防火
2. 现场办公与住宿
3. 现场围挡
4. 封闭管理
5. 材料管理
6. 施工场地
3. 脚手架
脚手架 保证项目
1.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1.1. 施工方案
1.2. 脚手板和防护栏杆
1.3. 交底与验收
1.4. 立杆基础
1.5. 架体与建筑物拉结
1.6. 立杆间距与剪刀撑
2. 满堂脚手架
2.1. 施工方案
2.2. 脚手板
2.3. 交底与验收
2.4. 架体基础
2.5. 架体稳定
2.6. 杆件与锁件
3. 悬挑脚手架
3.1. 施工方案
3.2. 脚手板
3.3. 交底与验收
3.4. 悬挑钢梁
3.5. 架体稳定
3.6. 荷载
4. 模板支架
模板支架 保证项目
1. 施工方案
2. 支架基础
3. 交底与验收
4. 支架构造
5. 支架稳定
6. 施工荷载
总结: 所有钢管架都有:方案、交底与验收 所有落地钢管架都有:基础 满堂、悬挑、支模架都有稳定 悬挑、支模架有荷载 所有保证项目都是6项
5. 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 保证项目
1. 施工方案
2. 基坑支护
3. 降排水
4. 基坑开挖
5. 安全防护
6. 坑边荷载
方案支护降排水 开挖防护边荷载
6. 高处作业
7. 施工用电
8. 物料提升机
9. 施工升降机
10. 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 保证项目
1. 荷载限制器
2. 行程限位器
3. 保护装置
4.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5. 多塔作业
6. 验收与使用
11. 起重吊装
起重吊装 保证项目
1. 施工方案
2. 起重机械
3. 钢丝绳与地锚
4. 索具
5. 作业人员
6. 作业环境
12. 施工机具
安全检查表评分方法
1. 分表中保证项目有一项不得分或保证项目总分不足40分,本分表0分
2. 有分表0分,总表直接不合格
3. 分表保证项目全部得分并且保证项目合计超过40分,则按照分表所占比例换算得分进入总表
4. 总表无0分,且总表总分70+的为合格
5. 总表无0分,且总表总分80+的为优良
6. 缺项检查的按照比例进行换算
三、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基础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基础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主要内容
1. 挖土机械作业安全
2. 降排水及临时用电安全
3. 边坡及基坑支护安全
4. 防水施工时的防火与防毒
5. 桩基施工安全防范
基坑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基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1. 土方开挖前确定开挖和支护方案,深基坑或条件负责的工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边坡支护专项设计
2. 需要编制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的范围
2.1. 开挖深度超过3m或未超3m但环境复杂的
2.2. 开挖深度超过5m的还应进行专家论证
基坑土方开挖与回填安全技术措施
1. 基坑开挖时,工人操作距离2.5m,机械操作间距10m
2. 挖土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3. 基坑周边严禁堆载,只有在土质较好的前提下,可在坑边1m以外堆载1.5m以下材料
4. 拆除基坑护壁支撑应按照回填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更换护壁支撑应先支撑新的,后拆除旧的
基坑开挖的监控内容
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 周围建筑物
3. 地下管线变形
4. 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工程安全应急措施
1. 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漏水,可以采取的措施
1.1. 坑底设排水沟排水
1.2. 引流修补
1.3. 密实混凝土封堵
1.4. 压密注浆
1.5. 高压喷射注浆
2. 悬臂式支护结构位移超过设计值,可以采取的措施
2.1. 加设支撑或锚杆
2.2. 背后卸土
2.3. 当悬臂支护结构发生深层位移时,应立即浇筑垫层,必要时可加厚垫层
3. 支撑围护结构背土沉陷,可以采取的措施
3.1. 坑外回灌井
3.2. 坑底加固
3.3. 垫层随挖随浇
3.4. 加厚垫层
3.5. 配筋垫层
3.6. 坑底支撑
打(沉)桩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 施工前对机械进行全面检查,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2. 钻孔灌注桩未浇筑前孔口盖板封闭,钢管桩打桩后加盖临时桩帽,预制桩孔及时填灌
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拆装维护等工作必须有专业电工完成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脚手架的搭设
1. 脚手架的底座,垫板均应准确放在定位线上;垫板为长度不低于2跨,宽度不低于200,厚度不低于50的木垫板
2. 脚手架随施工进度同步搭设,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2步
3. 纵向水平杆要求
3.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
3.2. 纵向水平杆长度不少于3跨
3.3. 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或搭接
3.4. 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得设置在同跨或同步内,水平方向错开距离至少500
3.5.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距离主节点不超过跨距1/3
3.6. 纵向水平杆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少于1m,并采用3个旋转扣件扣紧
3.7. 搭接时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部不少于100
4. 主节点(立杆,纵横水平杆交接处)
4.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横向水平杆,直角扣件连接严禁拆除
4.2.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中心距离不超过150
4.3. 主节点处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伸出长度不超过0.4倍两节点距离,且不超过500
5. 脚手板
5.1. 脚手板必须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5.2. 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
5.3. 脚手板采用对接时,对接头处必须设置两根横向水平杆
5.4. 脚手板采用搭接时,搭接头必须设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少于200,伸出横向水平杆长度不超过100
6. 纵横扫地杆
6.1. 扫地杆纵上横下,直角扣件固定于立杆上
6.2. 扫地杆距离底座上皮不超过200
6.3. 当脚手架基础高度不同时,从高处向低处延伸至少2跨
6.4. 高处最靠近边坡的立杆距离边坡不少于500
7. 立杆
7.1. 立杆的接长,除了最顶层可以搭接外,其他必须采用对接
7.2. 立杆接头不得布置在同步内,两接头错开至少500
7.3. 立杆接头距离主节点不得超过步距的1/3
7.4. 顶层立杆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使用2个旋转扣件,扣件盖板边至搭接立杆端不少于100
8. 连墙件间距不超过层高且不得超过4m,开口型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9. 高度24m以下的脚手架宜刚性连接,也可钢筋配合顶撑,高度24m以上的必须刚性连接
10. 剪刀撑
10.1. 24m以下的两端和中部间距不超过15m,上下连续设置,水平夹角45~60°,连接4跨且不小于6m
10.2. 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外侧全面设置剪刀撑
10.3. 开口型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剪刀撑
脚手架的拆除
1. 脚手架的拆除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 连墙件应随脚手架同步逐层拆除,分段拆除的高差不超过2步,超过2步的应增设连墙件
3. 脚手架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多人作业的应分工明确,统一行动,且具有足够的工作面
4. 脚手架拆除的构配件应通过起重机械吊运至地面或人工传递至地面,严禁凌空抛掷
脚手架的验收
脚手架应在哪些阶段进行检查验收
1. 架体基础完工后,搭设前
2. 每搭设6~8m时
3. 搭设至设计高度或6级大风,暴雨,冻融后
4. 停工超过1个月的
5. 作业层施加荷载前
脚手架定期检查的内容
1. 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 地基是否积水,立杆是否悬空,底座、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 高度超过24m的双排、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20m的满堂支撑架,立杆沉降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4. 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 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现浇混凝土安全管理要点
现浇混凝土工程安全控制主要内容
1. 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2. 模板安拆施工安全
3. 混凝土浇筑高空作业安全
4. 混凝土浇筑用电安全
5. 混凝土浇筑设备使用安全
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m的必须搭设脚手架
模板安装高度超过2m的必须按照高处作业进行防护
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堆放模板的不得超过3层
吊装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起重吊装特种作业人员
1. 吊装司机
2. 设备安拆工
3. 信号工
4. 司索工
吊装作业前的安全装置检查
1. 超高限位器
2. 力矩限制器
3. 臂杆幅度指示器
4. 吊钩保险装置
起重机“十不吊”
1. 荷载不明或超载不吊
2. 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3. 捆绑、吊挂不牢、不平衡、可能滑动不吊
4. 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的不吊
5. 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不吊
6. 遇有拉力不明的埋置物的不吊
7. 场地昏暗,无法看清被吊物和指挥信号的不吊
8. 被吊物有棱角绑扎未垫衬垫不吊
9. 歪拉斜吊不吊
10. 容器装载过满不吊
钢丝绳断丝数在一个节距内超10%、钢丝绳锈蚀或表面磨损超40%及有死结、结构变形、绳芯挤出的应报废
预制构件运输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75%,预制构件叠放应设置垫块,上下对齐
预制构件的堆放柱子不超过2层,梁和屋架不超过3层,板不超过6-8层,各类构件堆之间设0.7m通道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高处作业高度与坠落半径
1. 2~5m坠落半径3m
2. 5~15m坠落半径4m
3. 15~30m坠落半径5m
4. 30m以上坠落半径6m
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哪些情况下要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 临边与洞口作业
2. 攀登与悬空作业
3. 操作平台
4. 交叉作业
5. 安全防护网搭设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资料
1.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安全防护用品,材料和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明
3. 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4. 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
临边与洞口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临边作业
1. 坠落高度在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应在临边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采用安全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2. 施工升降机,龙门架,物料提升机等停层平台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并用安全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3. 停层平台口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防护门,并配备防外开装置。
洞口作业
1. 竖向洞口
1.1. 竖向洞口短边尺寸≤500时——采用封堵措施
1.2. 竖向洞口短边尺寸>500时——采用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并采用安全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设置挡脚板
2. 水平洞口
2.1. 水平洞口短边尺寸≤500时——采用盖板封闭,盖板固定牢靠并有防挪移措施
2.2. 水平洞口短边尺寸500-1500之间时——可盖板封闭或设置栏杆,并固定牢固
2.3. 水平洞口短边尺寸>1500时——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2m栏杆并在洞口处张拉水平安全防护网
3. 电梯井口和电梯井
3.1. 电梯井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5m的防护门,并设置挡脚板,防护门离地不超过50
3.2. 电梯井内每2层且不超过10m,张拉水平安全防护网,当井内施工时,其上部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4. 墙面等处落地的竖向洞口和高度低于800的窗台及框架接口未封闭外墙处设防护栏杆
5. 各类挡脚板的高度不低于180
防护栏杆
1. 防护栏杆应有两道水平杆,水平杆距离不超过600
2.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超过2m
3. 防护栏杆挡脚板高度不低于180
4. 防护栏杆应张拉密目式安全网或其他材料封闭
操作平台安全防范措施
1. 操作平台应通过设计计算并制定专项方案
2.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3.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踏步间距不超过400的扶梯
4.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处设置表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及限定允许的作业人数;物料及时转运,不得超载、超高堆放
5.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特别规定
5.1. 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不超过10㎡,高度不超过5m,高宽比不超过2:1
5.2. 移动平台的移动轮与平台架体连接牢固,立柱底离地不超过80
5.3. 制动器除在移动状态下,其他情况应保持制动状态
5.4. 移动平台移位时不得站人
6. 悬挑式操作平台特别规定
6.1. 悬挑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支撑点,拉结点均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可靠连接
6.2. 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6.3. 操作平台应稳定可靠,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6.4. 悬挑操作平台悬挑距离不超过5m,均布荷载不超过5.5KN/㎡,集中荷载不超过15KN/㎡
6.5. 斜拉式操作平台两侧吊环应与前后两道拉索连接,每道拉索均应可以承受该侧所有荷载
6.6. 悬臂式操作平台应采用型钢制作挑梁或桁架,严禁使用钢管
6.7. 支承式操作平台在平台下方设置不少于2道斜撑,一端支在平台钢梁一端支在主体结构
6.8. 悬挑式操作平台应设置4个吊环,转运时用卡环,不得吊钩直接勾挂吊环
6.9. 悬挑式操作平台外侧略高于内侧
交叉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1. 交叉作业时坠落半径内应设置防护棚或安全防护网等隔离措施
2. 起重机回转范围内的通道应设置防护棚,人行至少3m高,机动车行至少4m高
3. 施工现场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4. 外立面施工时,从2层起,每隔4层设置一道安全防护网,并设一道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安全防护网
5. 安全防护棚的规定
5.1. 安全防护棚非机动车行走时,棚底至地面不少于3m,机动车行走时不少于4m
5.2. 建筑物高度超过24m,防护棚采用木板搭设的应搭设两层,两层间距不少于700,防护棚高度不低于4m
6. 安全防护网的规定
6.1. 安全防护网每3m一根支撑杆,水平夹角不小于45°
6.2. 当在楼层支设支撑杆时,应预埋钢筋环或在结构内外侧各设一道横杆
6.3. 安全防护网应外高内低,拼接严密
建筑机具安全操作要点
塔吊安全控制要点
1. 塔吊轨道基础和混凝土基础必须经过设计验算,验收合格
2. 塔吊的安拆必须配备的人员
2.1. 具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机械管理人员
2.2. 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安装拆除人员,起重司机,起重信号工,起重司索工等
3. 塔吊安装后应进行整体技术检验和调整,经分段及整机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4. 塔吊在无荷载情况下垂直度偏差不超过4‰
5. 塔吊金属结构,轨道及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电阻不超4Ω
6. 塔吊的哪些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且不得拆除
6.1. 动臂变幅限位器
6.2. 行走限位器
6.3. 吊钩高度限制器
6.4. 力矩限制器
6.5. 各类行程限位开关
7. 塔吊突然停电应采取的措施
7.1. 应断开塔吊电源
7.2. 所有控制器开关归零
7.3. 将起吊物设法降至地面
8. 塔吊在起吊额定90%重量时的措施
8.1. 将被吊物起吊200-500高
8.2. 检查机械状况、制动性能、绑扎情况,确认安全后起吊
8.3. 易晃动的还应栓拉溜绳稳定
施工电梯安全控制要点
施工电梯周围5m内不得堆放杂物,不得开挖沟槽。
施工电梯2.5m范围内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施工电梯司机必须身体健康且具有机械操作合格证后方可独立操作施工电梯
经常检查施工电梯基础是否有沉降,导轨架垂直度无说明时80m偏差不超过25,100m不超过35
四、 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建筑常见安全事故分类
1. 按事故的原因性质分类
1.1. 生产事故
1.2. 质量事故
1.3. 技术事故
1.4. 环境事故
2. 按事故类别分类
伤亡事故
建筑工程最常发生的事故类型
1. 高处坠落
2. 物体打击
3. 机械伤害
4. 触电
5. 坍塌
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