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项标准中,经济性标准最为重要。因为企业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追求渠道的控制性与适应性。
经济分析可用许多企业经常遇到的一个决策问题来说明,即企业应使用自己的推销力量还是应使用制造商的销售代理商。
判别一个方案好坏的标准,不应是其能否导致较高的销售额和较低的成本费用,而是能否取得最大利润。
这种经济分析,应从估计每个方案的销售开始,因为有些成本会随着销售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市场营销管理人员都认为使用企业推销人员所收到成效较高。因为他们只专心于推销本企业产品,在销售本企业产品方面有过较专门的训练,比较积极肯干,他们的前途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也由于顾客比较喜欢与企业直接打交道,故使用本企业推销人员更容易取得交易成功。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制造商的代理商也可以达到与使用本企业推销员相同销售水平。这主要是由于:
生产者应考虑派出10名推销员利用30名代理商的推销员,单是人数商的差异就很有可能使代理商取得较高的销售额。
代理商的推销员也可能与企业推销员一样积极卖力,这要取决于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和推销其他企业的产品在报酬上的差异。
顾客较喜欢与企业推销员打交道而不愿与代理商的推销员打交道确是事实,但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普遍现象,当产品及交易条件标准化时,顾客会觉得与谁打交道都无所谓,他们甚至更喜欢与经销多种产品的代理商打交道,而不愿与只卖一家企业产品的推销员打交道。
多年建立起来的八面玲珑的、广泛交际关系,是代理商的一项重要资本,也正是优于企业推销员的地方,因为企业推销员需从头开始一步步地建立这种关系。
要估计企业推销力量与代理商二者的销售浅量,还必须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并注意征求该行业中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专家的意见。
经济分析的第二步时估计各种方案实现某一销售额所需花费的成本。
利用代理商所花费的固定成本,比企业经营一个营业处所需固定成本低。
利用代理商实现某一销售水平所需增加的成本比率要比利用企业推销员高,其原因时代理商的佣金率比企业推销员高。
小企业以及在较小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大企业,最好利用代理商推销商品。
如果不能假设两种渠道方案会达到相同的销售水平,则最好直接对投资收益率作简单估计。
代理商与企业推销员的经济分析,只能大致表明某一渠道在经济上是否优于另一渠道。这种评估范围必须加以扩大,同时考虑到各渠道方案的激励性、控制性与冲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