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的土地政策
中国近代史中土地政策内容,从太平天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其中最关健的是对于富农的态度,以及是否存在“耕者有其田”。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和根基,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更重要的是初步展现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 在这一版本中补充了显示性偏好理论的内容,并修改了一些瑕疵问题
徐涛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导图,电子版形式,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供给学派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的背景与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大体相同。供给学派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政策主张,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政策的学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中国近现代史的土地政策
太平天国时期
存在“耕者有其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进步性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废除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没有“耕者有其田”
“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新增地价归国家
有土地的还是有地,没有的还是没有
大革命时期1925-1927
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约资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
第一部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存在问题)
第二部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成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阶级路线及土地分配的方法
依靠贫农、雇农
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
按人口平均分地
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没有废除剥削,而是削弱剥削
减租减息,地主、富农可以收租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945-1949
废除土地剥削,争取各种办法将地主剥削的土地回到农民的手中
《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绝不侵犯中农土地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由削弱向废除的过度,是党的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社会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1949-1953
废除封建的剥削
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对待富农
由解放战争时的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变成保存富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