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存货
这是一篇关于存货的思维导图,包括存货概述、存货业务一般逻辑、存货的确认、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清查、存货的期末计量。
编辑于2022-10-21 17:47:44 山东省存货
存货概述
概念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特征
存货是一种具有物质实体的有形资产。(区别于金融资产和无形资立等)
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区别非流动资产)
存货以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被销售或耗用为目的而取得。(为建造固定资产而购入的材料就不属于存货)
存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存在价值減损的可能性。(由于存货的价值易受市场价格以及其他因素变动的影响,其能够转换的货币资金数额不是固定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点
最终目的是出售
分类
经济用途
原材料
在产品
自制半成品
产成品
周转材料
存货业务一般逻辑
商业企业
筹集资金➡️采购产品➡️销售产品➡️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
存货的取得➡️库存商品➡️存货的发出
制造业企业
筹集资金➡️采购原材料,购买设备,厂房,雇佣员工➡️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
存货取得➡️原材料➡️存活发出➡️在产品➡️产成品
存货的确认
符合存货概念
满足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存货的初始计量
方法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
采购成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
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分类
外购存货
概念
外购存货的成本是指存货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即采购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内容
购买价款
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相关税费
是指全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稅额等。
其他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会计处理
现购方式
存货验收入库和货款结算同时完成
贷款已结算但存货尚在运输途中
存货已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结算
预付款方式
赊购方式
自制存货
概念
自制存货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仓储费用(不包括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委托加工存货
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主要包括加工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及按规定应计入加工成本的税金。
投资者投入存货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況下,按照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存货的清查
意义和方法
账实相符
实地盘查法,编制存货盘存报告单,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
会计处理
存货盘盈
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报经批准处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存货盘盈
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
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存货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存货的期末计量
计量原则
概念
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解释
期末存货的价值=
成本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调整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
可变现净值
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作为存货跌价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
存货的历史成本
可变现净值
特征
估计的价值、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
计算公式
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如库存商品)
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持有以备生产耗用的存货(如原材料)
材料期末
产品未减值
材料不减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产品减值
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合同价格/市场价格-至完工将发生的加工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账务处理
判断存货减值的迹象
一般减值
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企业适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价值
企业因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其他情形
可变现净值为零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生产中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计提存货
以单项存货为基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通常)
以存货类别为基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适用于数量繁多且单价较低的存货)
以合并存货为基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产品系列)
存货跌价准备
跌价准备的应有期末余额大于跌价准备的当前余额
跌价准备不足
按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跌价准备的应有期末余额小于跌价准备的当前余额
跌价准备过量
按差额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步骤
首先,确定存货的成本、可变现净值
然后,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确定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跌价准备应有的期末余额)
最后,将本期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的余额进行比较,计提或者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存活发出的计量
方法
准确法
个别计价法
概念
亦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是指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属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
公式
期初存货+本期入库存货=本期发出存货+期末结存存货 数量1 数量2 数量3 数量4 单价1 单价2
估计法
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即: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存货计价,后发出存货按后入库存货计价,据以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概念
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各批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本月存货加权乎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a=(期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1+本期入库存货数量2)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a✖️本期发出存货数量3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a✖️期末结存存货数量4
移动加权平均法
概念
是指平时每入库一批存货,就以原有存货数量和本批入库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其后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最近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批发出存货的数量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结存存货的数量
选择原则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处理
内部领用
销售成本结转
生产经营领用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
概念
是指企业能够多次领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内容
包装物: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间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品
钢模版、木模版、脚手架(指建筑业)
摊销方法
一次摊销法
概念
将发出周转材料成本一次转入相关资产或成本或当期损益的摊销方法。
适用范围
价值较低或极易损坏的管理用具、小型工具和卡具、在单件小批生产方式下为制造某批订货所用的专用工具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生产领用的包装物和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
数量不多、金额较小,且业务按的出租、出借包装物
五五摊销法
概念
领用是摊销周转材料价值的50%,报废时摊销周转材料价值的50%
适用范围
领用数量多、金额大的周转材料,有利于加强对周转材料的核算与管理
分次摊销法
概念
根据可供使用的估计次数,将其成本分期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一种摊销方法。
适用范围
建造承包商的钢模版、木模版、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