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物理实验,包括:实验背景、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这是一篇关于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实验历史及背景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思考等。
将测试仪及汞灯电源接通,预热20分钟。 2. 检查确保汞灯和光电管暗箱的遮光盖盖上,将汞灯暗箱光输出口对准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 3. 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测试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连接起来(注意:端口连接颜色要一致,红接红,蓝接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实验背景
光电效应
发现
1887年 赫兹
解释
1905年 爱因斯坦
验证
1915年 密立根
普朗克常量
提出
19世纪末 普朗克
测量
实验仪器
ZKY-GD-3 普朗克测试仪
汞灯
谱线
滤色片
光阑
光电管
光谱范围
320~720nm
暗电流
光电管电源
档位
-2~+2v
-2~+30v
微电流放大器
分辨率
实验原理
原因表现
底层原因
金属元素核外电子 → 吸收光子能量 → 发生跃迁
外在表现
光照射金属表面 → 电子逸出 → 光电流、极间电压
光量子理论
金属中电子→吸收光子能量
逸出所需的功
光电子动能
形成电流
爱因斯坦方程
实验原理图
正向电压
反向电压
基本规律
入射光频率√
入射光强度×
瞬时效应
普朗克常数测量
推导公式
原理图
特别关注
光电效应中的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逸出功
金属本身√
入射光×
光电子
电子√
光子×
实验内容
仪器准备
预热10-20分钟
对准暗箱输入口
调距40cm
测试仪
连线
红——红,蓝——蓝
选档
调整电流表量程
调零
旋至0.0
测量条件
电压档位
-30v
电流量程
光阑直径
2mm
4mm
8mm
改变光强
滤光片
365.0nm
404.7nm
435.8nm
546.1nm
577.0nm
改变频率
测量方法
零电流法
关键
I=0时,U的绝对值
前提
阳极反向电流小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小
优势
截止电压与真实值误差小
对h测的计算影响小
数据处理
记录数据
绘制曲线
结果分析
计算实际测量值
计算相对误差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测量仪器精确度限制
实验室电磁环境限制
随机误差
测量数据存在“坏点”
注意事项
实验中不可关闭
若关闭,等待5分钟,重新预热
测量仪
改变量程——重新调零
与暗盒距离保持一致
注意防止污染
更换时遮住光源
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