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的基本功能
动作电位发生的临界值(阈电位 TP):能使Na离子通道开放并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 值(刚能 完全打开 Na离子通道的临界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细胞的基本功能
物质转运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概念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主要物质
O2,CO2,N2,NH3,乙醇,脂肪酸,尿素
因素
浓度差
通透性
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
由载体蛋白介导
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特点
❶特异性
载体蛋白的识别核心是结构的相同,故同一载体蛋白能转运化学结构相似的几种物质
严格的化学结构适配性
❷饱和现象
数量有限,即转运能力有上限
❸竞争性抑制
浓度差决定转运顺序
通道转运
由通道蛋白介导
离子
门控性
通道还存在失活状态
(通道内一些特殊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移动导致通道的开放或关闭)
❶电压门控式
受电位差控制
❷化学门控式
受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控制
如神经递质
❸机械门控式
受机械作用力控制
碰撞摩擦等
特异性
每种通道只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高的通透性
K离子通道打开时可能会有Na离子通过,因为其分子太小了
转运速度快
以ms计,瞬间完成
速度远大于载体转运速度。膜两侧电—化学梯度越大,驱动力就越大,故速度就越快
顺浓度,不耗能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又称钠泵或者钠—钾依赖式ATP酶)
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将3个Na离子移出,2个K离子移入
生理意义
❶其活动造成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
❷将Na离子运出以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形态体积的相对稳定
❸胞内高K是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须的
❹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
继发性主动转运
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性转运
所使用的能量来自于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梯度
常见
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
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
出胞和入胞
对象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
方式
形成囊泡
耗能
转运小分子物质
生物电活动
应用于临床上的心电图、脑电图和肌电图
静息电位(RP)
又称极化状态或者K离子的平衡电位
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
其差值恒定
产生的条件
不同状态下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
安静时K离子通道打开
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外高钠,内高钾
机制
K离子外流
影响静息电位
意义
标志着细胞处于安静状态
动作电位(AP)
细胞兴奋的标志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一个有效刺激,膜两侧发生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波动
动作电位的波形
机制(如上图)
动作电位发生的临界值(阈电位 TP)
能使Na离子通道开放并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刚能完全打开Na离子通道的临界值)
规律
阈电位越低越容易发生动作电位(即阈电位和静息电位差值越小越容易触发动作电位)
特征
❶“全或无”
“全”:动作电位一旦发生,其幅度就将达到最大,不会再因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无”:刺激未达到强度则不会引起动作电位
❷不衰减性传导
无髓纤维:逐点推进 有髓纤维:双向,跳跃式传导
可传导至整个细胞并且其幅度与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不变
❸脉冲式发放
相邻动作电位不融合,呈独立的脉冲式发放
局部电位
单个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多个阈下刺激叠加达至阈电位便可引起动作电位
❶其大小与阈下刺激呈正变
❷不能远传
❸可以叠加(总和)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原理
使用结束后的Ach迅速失活
蛋白的微细结构
肌肉的收缩形式
❶等长收缩
静态姿势 eg:站军姿 摆pose
概念:只有张力增加而肌肉的长度不变
主要作用:使人体保持姿势
❷等张收缩
做功 eg:跑步(每次蹬腿动作)
概念:肌张力不变而肌肉长度缩短
主要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
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前负荷
每一个前负荷对应一个肌肉长度
概念: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前负荷与肌肉长度呈正比
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肌肉长度越长,收缩力越大
后负荷
如跑步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以及自身重力
概念: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规律:后负荷越大,肌肉收缩速度越慢
肌肉收缩能力
收缩能力是先天就有的 可通过后天训练加强
收缩能力越强,肌肉收缩张力增加,收缩速度加快,使其的做工效率增加
肌肉收缩的总和
❶单收缩:收到一次短促有效的刺激,发生一次动作电位,引起一次收缩
❷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肌肉舒张尚未完成又发生新的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肌肉舒张期消失,曲线平滑继续
完全强直收缩对于骨骼肌收缩更有意义
有髓神经纤维区别于其他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点是跳跃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