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思维导图,包括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熔化与凝固等内容,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这是一篇关于光现象的思维导图,讲述了白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等,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了解吧!
下图详细地梳理了光的折射知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加热,火柴点燃,灯帽二次盖灭
温度的测量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标(温度的量度):摄氏温标℃(冰水混合物0℃,沸水100℃划分100份,每一份代表1℃)
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参数: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最小一格的温度)
3.使用方法: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接触容器);待示数稳定后不取出温度计读数;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记录数据,取出温度计
4.体温计:有缩口,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读数特点(遇高则高,遇低不变)
5.温度估计:体温37℃;适宜室温25℃;热水澡40℃;冷藏室5℃;冷冻室-18℃
汽化:液→气
蒸发:缓慢,只发生在液体表面,任何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气体流速
影响因素
沸腾:剧烈,内部和表面发生,特定温度
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沸点的影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图像
特点:沸腾时,气泡下小上大
液化:气→液
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白气,白雾,水汽,水雾,热气,冷气(能看到的白气不是气,是水蒸气野花形成的小水滴)
水雾出现的位置:窗户上的水雾总是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
夏天:窗户外侧
冬天:窗户内测
熔化:固→液 & 凝固:液→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特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 凝固时,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 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AB固态;B固态;BC固液共存态;C液态;CD液态
EF液态;F液态;FG固液共存态;G固态;GH固态
同种物质:熔点=凝固点
物质:海波;冰;盐;石英;萘;各类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特点:温度持续升高 & 降低
条件:持续吸热 & 放热
物质:石蜡;松香;塑料;橡胶;玻璃;沥青
升华:固(直接)→气 & 凝华:气(直接)→固
升华: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白雾是液化现象),冻衣变干,灯丝变细
凝华:霜,雪,雾凇,窗户上的冰花,灯泡变黑
实验
水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温度计(测温度),秒表(计时间),石棉网(是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装置
组装:自下而上
加快沸腾的方式:提高初温,较少水量
液化实验
加快液化现象的方法:在金属盘内加冰块
液化实验的改进:设置对照组,消除高温水蒸气自身高温对放热的影响
晶体熔化实验
实验方法:水浴法加热(受热均匀)
晶体熔化图像
受均匀的方法:水浴法加热;玻璃棒搅拌;研碎颗粒
碘升华实验
甲比乙合理
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消除碘先熔化后汽化对实验的影响(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