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流和电路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等内容。
人教版十四章内能利用、汽油机、柴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需要转2圈,完成4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3个冲程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原子肉眼不可见)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也能够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概念:利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实质:电荷发生了转移
原因: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束缚能力强的容易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束缚能力弱的容易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失正得负)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坯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点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因:导体中含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
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绝缘体
概念: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因:绝缘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
电流和电路
电流
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源 2、闭合回路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电路的构成
电源
提供电能
用电器
消耗电能
导线
输送电能
开关
控制电路
电路的工作状态
通路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路
断路:电路中某处被断开
短路
电源短路:把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接起来
用电器短路:把用电器两端用导线连起来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串联和并联
串联
概念:用电器依次连接的电路
特点:
1、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2、用电器之间能够互相影响
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
概念:用电器并列连在一起的电路
1、电路中电流有2条或者2条以上的路径
2、用电器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之路的用电器
家庭电路都是并联的
电流的测量
概念: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表示符号: I
国际单位:安培 符号:A
常用单位:毫安(mA) 微安(μA)
单位换算:1A=1000mA 1mA=1000μA
测量工具:电流表
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0-0.6A 分度值:0.02A
量程:0-3A 分度值:0.1A
电流表的读数
1、看量程
2、确定分度值
3、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在电路分析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1、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2、满足“正进负出”
3、利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4、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的状态——目的:保护电路
2、连接电路时导线不能交叉
3、需要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