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包括叙述的视角与方法、描写的类型与要求两个部分。
编辑于2022-11-02 18:19:21 河南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叙述是指将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按照一定的顺序陈述出来
叙述的视角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是最古老的一种叙述视角
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他们”的事
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
可以直接展示众多人物的内心
一般人物较多、时间较为复杂的文章多采用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并非都是“全知视角”
一些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采用叙述人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或者叙述人没有人物知道的多。
上述两种情况,虽然也采用了第三人称,但其视野的时空范围受到了限制
例如,余华的《活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描述福贵生命中经历的不幸,这些不幸与岁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福贵辛酸曲折的一生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它是一种单向视角
“我”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作者
特点:第一人称的叙述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带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主观抒情意味
适合内心独白式的呈现人物内心和讲故事式的叙述事件
第一人称长于说故事和进行内心独白,拙于对性格形象的塑造和客观展示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狂人”的第一视角描写现实世界,狂人看到的都是“吃人”的人
第二人称
是以“你”“你们”为对象的叙述
具有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
有人叫“对向视角”
特点,能够紧紧抓住读者,使读者有参与感
优势,在于它的透视性,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既能够客观冷静地对人物做出观照,又能够倾情诉说似的直抒胸臆
劣势,这种视角不适宜客观地展示事件全貌
因此,第二人称多用于抒情性较浓的作品,长篇叙述作品中较少使用
例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散文中有些部分就是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来表达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
叙述的方法
顺叙
也称直叙,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任务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遵循事物发展顺序,符合人们的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内容表述清楚
运用时要注意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例如,黄永玉《我的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作者和张乐平的交往与友情
倒叙
先把事件的结局或者事件过程中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然后再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根据表达需要,不要用强行应用,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要紧密衔接,自然过渡
例如,鲁迅《风筝》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
插叙
根据表达内容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回到叙述主线上来
插叙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诠释说明某些情况,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
特点: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行文错落有致
在断与续之间要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一般情况下,插叙不宜过于频繁
例如:《故乡》一文也用到了插叙的表现手法,我和闰土童年的友谊就是插叙,这段插叙表现了闰土的性格变化,而这变化也正是因等级观念才产生的,所以更加突出了主题。
补叙
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代或说明
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
补叙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不留破绽
平叙
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亮键或多件事所做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
在传统小说中常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交叉叙述用于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 平行叙述用于对哪些联系不太紧密,而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
读者可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感受
例如:戏剧《量江记》一方面写樊若水的母妻误听凶信,以为他金陵献策不果而死,双双含悲投江,后被渔翁救起;另一方面写樊若水在北宋也误听讹信,以为母妻已死。两条线索围绕“误听讹信”这一相同主题,构成并行关系、相互照应,给人以巧妙之感。冯梦龙批语云:“此差情节绝妙,既见樊生念母之勤,又引出讹传死信,两路错认绝似《荆钗记》。”
二、描写的类型与要求
类型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
又叫外貌描写,对人物外形特点的描写,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
目的,以形传神
例如,《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出场的一段,将王熙凤的形象描写的形象鲜活、栩栩如生
语言描写
对人物对话、独白和语气声态的描写
老舍说过“对话就是人物性格的自我介绍”
语言描写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符合生活逻辑,突出人物的性格、思想
例如: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行动描写
对特定的场合中最能表现出人物精神品格的行为、举止的描写
要精选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有特征的动作,注意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红楼梦》关于人对门的动作的词语就有40余种,进门、出门、敲门、推门等,表现了不同心境和环境下的不同动作
心理描写
对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的描写
包括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看法、感触、心态、幻觉、意识流等
心理描写要以人物表现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真正有力的反映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
对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山川湖海、草木虫鱼、季节气象等的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往往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带有寓意或抒发情怀
还能够点示时间、地点,暗示人物心境、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鲁迅小说《药》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文字:“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了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不仅表现了坟场的死寂,渲染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忧郁的气氛,而且也与全篇的主旨一致,暗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们心灵的麻木。
社会环境描写
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展开的时代、社会背景、民俗风尚、人物关系的描写
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社会的舞台和历史背景,也可以借助具体环境的格局陈设,以及色调的描绘,来映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开头有这样一段描与:关容镇街不大,十儿家铺子,几十户住家仅仅夹着一条青石街。铺子和铺子是那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里心中都有数......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开篇对古老乡镇的布局风貌、民风民俗进行了细致描绘,不仅渲染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给下一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
对特定的事件和空间条件下,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描写
场面所描写的是活动着的形象,所以形象性和流动性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
写好场面是记叙性文章成功的基础
例如:史铁生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对黄土高原那个穷山村里的人们耕作场面的描写,酸涩中却又带着一丝美感
细节描写
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虽不能独立于其他描写方法而单独存在,但它在表现事物,刻画形象上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
例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的两个手指、葛朗台拼命抓住牧师的金十字架这类精湛的细节,在刻画形象的本质意义上胜过去多精彩的描写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