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思维导图,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具体对象)、会计等式三部分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编辑于2022-11-05 22:05:44 新疆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宏观: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微观: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运动状况:两个阶段(无循环、周转)
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次运动。
企业资金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资金运动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资金退出
会计要素
含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六大会计要素
(一)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是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实权利
(2)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
(3)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重要特征)
确认条件
(1)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的构成
流动资产:可以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非流动资产: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二)负债
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是由以往交易或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
(2)在将来必须以债权人能接受的经济资源加以清偿
(3)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实质:是将来应该以牺牲资产为代价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责任。
确认条件
(1)满足定义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已经很可能流出企业
(3)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可靠地计量
负债分类
流动负债
与贷款人相关(短期借款、应付利息)
与供应商相关(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与顾客相关(预收账款)
与税务部门相关(应交税费)
与所有者相关(应付股利)
与职工相关(应付职工薪酬)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定义: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数值上:(所有者权益=企业全部资产-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特征
(1)无需偿还
(2)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完所有负债后如有剩余才返还给所有者。 (剩余权益)
来源构成
投资者投入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准资本)
其他综合效益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定义(狭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以企业日常生活中产生
(2)收入的取得很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多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有之
(3)收入最终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构成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广义的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五)费用
含义(狭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2)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的构成
成本
含义: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1)主营业务成本: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2)其他业务成本: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费用
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
广义的费用
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支出
(六)利润
含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用的利得和损失。(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分类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狭义)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广义)
(3)净利润(税后利润、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广义)
特征
(1)利润的实现,会相应地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减少, 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值。
(2)利润余额的确定,取决于收入、费用,以及直接计入 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
(3)利润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投资者获得 投资回报以及企业成长的经济基础。
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作用
(1)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所拥有的资产权属关系。
(2)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理解
(1)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
(2)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
动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作用:表明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宏观: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微观: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运动状况:两个阶段(无循环、周转)
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次运动。
企业资金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资金运动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资金退出
会计要素
含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六大会计要素
(一)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是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实权利
(2)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
(3)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重要特征)
确认条件
(1)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的构成
流动资产:可以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非流动资产: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二)负债
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是由以往交易或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
(2)在将来必须以债权人能接受的经济资源加以清偿
(3)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实质:是将来应该以牺牲资产为代价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责任。
确认条件
(1)满足定义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已经很可能流出企业
(3)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可靠地计量
负债分类
流动负债
与贷款人相关(短期借款、应付利息)
与供应商相关(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与顾客相关(预收账款)
与税务部门相关(应交税费)
与所有者相关(应付股利)
与职工相关(应付职工薪酬)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定义: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数值上:(所有者权益=企业全部资产-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特征
(1)无需偿还
(2)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完所有负债后如有剩余才返还给所有者。 (剩余权益)
来源构成
投资者投入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准资本)
其他综合效益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定义(狭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以企业日常生活中产生
(2)收入的取得很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多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有之
(3)收入最终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构成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广义的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五)费用
含义(狭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2)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的构成
成本
含义: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1)主营业务成本: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2)其他业务成本: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费用
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
广义的费用
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支出
(六)利润
含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用的利得和损失。(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分类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狭义)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广义)
(3)净利润(税后利润、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广义)
特征
(1)利润的实现,会相应地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减少, 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值。
(2)利润余额的确定,取决于收入、费用,以及直接计入 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
(3)利润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投资者获得 投资回报以及企业成长的经济基础。
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作用
(1)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所拥有的资产权属关系。
(2)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理解
(1)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
(2)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
动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作用:表明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