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诗歌
分为五大板块: ①诗歌语言 ②诗歌形象 ③结构技巧 ④诗歌体裁 ⑤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编辑于2022-11-07 17:12:40古代诗歌
诗歌语言
炼字
“四角度”:修辞;声韵;活用;语境。
关注的六大词类
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副词——恰到好处的锤炼,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的效果
数量词——具体真实,符合意境或者夸张渲染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描摹声音,具体可感
答题模板:解释原义和另一层含义+点手法 +描景象+分析作用(意境或者情感)
诗眼
可以是字词也可以是词句
分类:全诗的诗眼;局部的诗眼
诗眼的作用: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强形象性;诗意的精确性
答题模板:含义(从内容,修辞,词性,结构,位置,情感角度 分析诗眼是什么)+列举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对主旨的表达
炼句
答题模板:句子意思+表达技巧或语言特点+句子位置+作用(主旨情感,结构作用)
语言特点:倒装有错位美,对仗有倒饬美,互文有开合美,炼字有凝炼美
语言风格
误区警示:不结合全诗,答案不全面。 不懂风格,张冠李戴。
答题模板:概括语言风格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从手法,意象,境界等展开)+点明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常见语言风格特点
平实质朴(多以叙事)
含蓄隽永(用典,启发联想)
简洁明快(浅显简练)
雄浑壮丽(气壮山河,边塞)
粗犷豪放(李白,豪放派)
答题模板: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联系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沉郁顿挫(杜甫)
悲壮慷慨(人民灾难之重,身受 命运坎坷之苦,壮志未酬之愤)
缠绵哀怨(婉约派)
清新雅致(田园,愉悦)
绚丽飘逸(色彩缤纷)
选择题注意
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述越容易出错误
诗歌形象
误区警示:不懂意象,难赋深情。 理解肤浅,牵强附会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我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
“三着眼”: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由表入里,体察写作意图。 (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
答题模板:形象特征(思想特点+性格特点) (什么形象)+形象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如何塑造) +形象意义或寄托的情感(联系主旨)
古诗中常见的八类人物形象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辛弃疾)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出塞)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赠汪伦)
爱恨情长,情意绵绵(雨霖铃)
景物形象
形成…画面
意象+意境
欣赏画面的四个角度:形色动静。 借助意象,缘景明情。 含蓄不露,富有哲理的诗歌需要挖掘深层含意
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答题模板: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找意象,组画面)+描图景(析特点,设意境)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作用)
事物形象
“三注意”: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时令色彩,冷暖色调,物象特征。 表现手法(拟人,比喻,借代,双 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
若诗歌中多用典故,选项中说感情表达直白错误
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使用效果
分类
比喻: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可用“将…比作…”的句式赏析,使用效果是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借喻是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博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以上的比喻组成
比拟:赋予了…以人的…,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说明的人,事,物是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把物当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绘是拟物
夸张: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
借代:用…代指…,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等
双关:一指…另指…
排比: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设问: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表达强烈情感,激发思考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表达方式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从写景上分析,不可从抒情角度分析
写景顺序(如点面,高低,远近等)
写景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写景方法(如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动静,虚实结合,抑扬,明暗,联想,想象)
描写作用: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刻画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情感
作用: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还需要明确是乐景乐情,哀景哀情还是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抒怀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记叙: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议论:表面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和主题深刻鲜明
对人和事物和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作者的意见
表现手法
点染
点染: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
点面结合
既有群体形象也突出人物个性
用典: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点有引用事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事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坏
联想: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对比对照: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对照,互相比较
起兴:托物起兴,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照应:使结构紧凑严谨,首尾圆合,文生绚彩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激发联想和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
抑扬: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波澜起伏,情趣动人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
白描: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的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动静结合:往往别出心裁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动静结合往往使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卒章显志:揭示诗歌的主旨
指在诗歌的结尾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
铺陈:它即可以细腻地描写,也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氛围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 语势,还可以表现一种情境,淋漓尽致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相当于诗经中的赋,指的是不厌其烦的多角度的进行铺叙陈述
点化(化用):创造出新的内容和意境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他们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虚写
虚写包括想象,回忆,神话,梦境
渲染烘托:营造氛围,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渲染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衬托:使所陪衬的事物形象更加突出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结构技巧
句子位置: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门见山,为后文做铺垫 中间——承前启后,借景抒情,过渡 尾句——总结,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画龙点睛
伏笔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一字贯穿
抑扬
诗歌体裁
送别怀人诗
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柳,酒,月,水,长亭,阳关,舟
羁旅思乡诗
客居他乡的艰苦,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意象:登高,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边塞征战诗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重的反战思考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意象:黄沙,大漠,孤城,边关,风沙,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 阴山,楼兰,蓟北,旌旗,烽火,羌笛,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山水田园诗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寄托恬静淡雅的隐逸之乐 表达闲适淡泊之情 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
咏史怀古诗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
意象:咏史,怀古,某古迹,古人名
咏物言志诗
单纯咏物 托物言志 寄于作者的理想抱负寄托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的伤感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今,忧国忧民
意象:物
爱情闺怨诗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赠内诗) 孤苦幽怨的命运之悲,多体现在宫怨诗 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悼亡诗
常见意象有: 寒衣,红妆对镜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四抓”:抓内容(题目,注解,作者)判断诗歌类型 抓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抓关键词(明确思想感情) 抓角度
古代诗歌
诗歌语言
炼字
“四角度”:修辞;声韵;活用;语境。
关注的六大词类
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副词——恰到好处的锤炼,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的效果
数量词——具体真实,符合意境或者夸张渲染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描摹声音,具体可感
答题模板:解释原义和另一层含义+点手法 +描景象+分析作用(意境或者情感)
诗眼
可以是字词也可以是词句
分类:全诗的诗眼;局部的诗眼
诗眼的作用: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强形象性;诗意的精确性
答题模板:含义(从内容,修辞,词性,结构,位置,情感角度 分析诗眼是什么)+列举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对主旨的表达
炼句
答题模板:句子意思+表达技巧或语言特点+句子位置+作用(主旨情感,结构作用)
语言特点:倒装有错位美,对仗有倒饬美,互文有开合美,炼字有凝炼美
语言风格
误区警示:不结合全诗,答案不全面。 不懂风格,张冠李戴。
答题模板:概括语言风格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从手法,意象,境界等展开)+点明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常见语言风格特点
平实质朴(多以叙事)
含蓄隽永(用典,启发联想)
简洁明快(浅显简练)
雄浑壮丽(气壮山河,边塞)
粗犷豪放(李白,豪放派)
答题模板: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联系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沉郁顿挫(杜甫)
悲壮慷慨(人民灾难之重,身受 命运坎坷之苦,壮志未酬之愤)
缠绵哀怨(婉约派)
清新雅致(田园,愉悦)
绚丽飘逸(色彩缤纷)
选择题注意
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述越容易出错误
诗歌形象
误区警示:不懂意象,难赋深情。 理解肤浅,牵强附会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我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
“三着眼”: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由表入里,体察写作意图。 (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
答题模板:形象特征(思想特点+性格特点) (什么形象)+形象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如何塑造) +形象意义或寄托的情感(联系主旨)
古诗中常见的八类人物形象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辛弃疾)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出塞)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赠汪伦)
爱恨情长,情意绵绵(雨霖铃)
景物形象
形成…画面
意象+意境
欣赏画面的四个角度:形色动静。 借助意象,缘景明情。 含蓄不露,富有哲理的诗歌需要挖掘深层含意
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答题模板: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找意象,组画面)+描图景(析特点,设意境)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作用)
事物形象
“三注意”: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时令色彩,冷暖色调,物象特征。 表现手法(拟人,比喻,借代,双 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
若诗歌中多用典故,选项中说感情表达直白错误
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使用效果
分类
比喻: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可用“将…比作…”的句式赏析,使用效果是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借喻是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博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以上的比喻组成
比拟:赋予了…以人的…,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说明的人,事,物是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把物当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绘是拟物
夸张: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
借代:用…代指…,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等
双关:一指…另指…
排比: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设问: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表达强烈情感,激发思考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表达方式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从写景上分析,不可从抒情角度分析
写景顺序(如点面,高低,远近等)
写景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写景方法(如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动静,虚实结合,抑扬,明暗,联想,想象)
描写作用: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刻画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情感
作用: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还需要明确是乐景乐情,哀景哀情还是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抒怀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记叙: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议论:表面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和主题深刻鲜明
对人和事物和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作者的意见
表现手法
点染
点染: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
点面结合
既有群体形象也突出人物个性
用典: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点有引用事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事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坏
联想: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对比对照: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对照,互相比较
起兴:托物起兴,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照应:使结构紧凑严谨,首尾圆合,文生绚彩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激发联想和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
抑扬: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波澜起伏,情趣动人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
白描: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的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动静结合:往往别出心裁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动静结合往往使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卒章显志:揭示诗歌的主旨
指在诗歌的结尾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
铺陈:它即可以细腻地描写,也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氛围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 语势,还可以表现一种情境,淋漓尽致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相当于诗经中的赋,指的是不厌其烦的多角度的进行铺叙陈述
点化(化用):创造出新的内容和意境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他们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虚写
虚写包括想象,回忆,神话,梦境
渲染烘托:营造氛围,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渲染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衬托:使所陪衬的事物形象更加突出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结构技巧
句子位置: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门见山,为后文做铺垫 中间——承前启后,借景抒情,过渡 尾句——总结,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画龙点睛
伏笔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一字贯穿
抑扬
诗歌体裁
送别怀人诗
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柳,酒,月,水,长亭,阳关,舟
羁旅思乡诗
客居他乡的艰苦,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意象:登高,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边塞征战诗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重的反战思考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意象:黄沙,大漠,孤城,边关,风沙,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 阴山,楼兰,蓟北,旌旗,烽火,羌笛,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山水田园诗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寄托恬静淡雅的隐逸之乐 表达闲适淡泊之情 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
咏史怀古诗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
意象:咏史,怀古,某古迹,古人名
咏物言志诗
单纯咏物 托物言志 寄于作者的理想抱负寄托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的伤感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今,忧国忧民
意象:物
爱情闺怨诗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赠内诗) 孤苦幽怨的命运之悲,多体现在宫怨诗 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悼亡诗
常见意象有: 寒衣,红妆对镜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四抓”:抓内容(题目,注解,作者)判断诗歌类型 抓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抓关键词(明确思想感情) 抓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