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叶足虫
叶足虫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叶足纲,又称阿米巴,其运动细胞器为叶状的伪足。多数寄生于消化道内。生活史一般可以分为活动的滋养体和不活动打的包囊期,以二分法繁殖。还有些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偶然可以侵入人体,引起严重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形态
滋养体(可见摄入红细胞、白细胞、细菌)
包囊(成熟包囊为4核)
生活史
感染期:4核包囊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口-肛性行为)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猴、猫、狗、鼠等
致病阶段:滋养体
寄生部位:盲肠、升结肠
特点
滋养体和包囊都可随粪便排出,间歇排囊现象
致病
致病机制
黏附在肠上皮细胞上--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可抑制性半乳糖凝集素
破坏细胞外间质
接触依赖性溶解宿主组织
抵抗补体的溶解作用(降解补体C3为C3a)
临床表现
肠阿米巴病
常见部位:盲肠、阑尾、升结肠、乙状结肠,偶及回肠
急性期从轻度、间歇性腹泻到暴发性、致死性痢疾不等
典型病理损害: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中性粒细胞被吞噬,因此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
阿米巴性肉芽肿
并发肠穿孔、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肠外阿米巴病
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滋养体进入静脉、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形成无菌性、液化性脓肿
常见部位:肝(多见男、肝右叶顶部)、肺、脑、皮肤
免疫:巨噬细胞为最主要的免疫细胞,起杀伤阿米巴和抗原呈递作用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生理盐水涂片法
粪检(最有效)---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检查出活的滋养体
保持在25-30℃以上的温度快速检出并避免尿液、抗生素、致泻药、收敛药和灌肠液等的污染
脓肿穿刺液--虫体大多在脓肿壁上
碘液涂片法---对慢性腹泻患者及成型粪便以检查包囊为主(持续3周多次检查)
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可提高检出率
体外培养法
核酸诊断
血清学诊断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与防治
传播与流行(我国丙类传染病)---传染源: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治疗--首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同效果,带包囊者选肠壁不易吸收且副作用小的巴龙霉素、喹碘方、二氯尼特)
预防--粪便管理(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食物、搞好环境卫生、驱除害虫、加强教育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特点: 1.兼性寄生虫 2.滋养体以细菌为食 3.二分裂繁殖 4.包囊和滋养体都是感染期 5.接触受污染水体或在其中游泳感染
耐格里属阿米巴--福氏耐格里内阿米巴
儿童或未成年人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PAME
棘阿米巴属阿米巴--卡氏棘阿米巴
经损伤的皮肤、眼角膜、呼吸道或生殖道侵入人体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膜炎GAE、阿米巴性皮肤损害、阿米巴性角膜炎AK
主要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虚弱、营养不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角膜炎主要发生在健康人群,与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有关
包囊耐干燥,可浮于空气的浮尘中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
GAE(衰弱、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或AIDS
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
1.脑脊液穿刺、眼的排泄物、角膜刮取物或活检的病变角膜直接镜检,血性脑脊液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湿片中可见活动的滋养体 : 2.涂布在涂有大肠杆菌的无营养琼脂培养平板培养3-7天可见滋养体和包囊
其他消化道阿米巴(肠腔共栖型原虫)
迪斯帕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成熟包囊为8核
哈门阿米巴
微小内蜒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
基本特征:宽大叶状伪足(生活史一般包括包囊和滋养体期,无性繁殖,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引起人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