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金融学
U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材料条件:①价值稳定性②普遍接受性③可分割性④易于辨认或携带⑤供给富有弹性;通货:流通中的现实货币(纸币和硬币)。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统计调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三、调查问卷四、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关于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梳理框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货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形式演变、货币的计量、货币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U1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含义
概念: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或东西
本质:一般等价物(可与任何商品或劳务相交换)
货币材料条件:①价值稳定性②普遍接受性③可分割性④易于辨认或携带⑤供给富有弹性
通货:流通中的现实货币(纸币和硬币)
财富
实物资产
金融资产
货币性金融资产(通货/支票存款)
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国库券/股票)
收入:某一时间段内的货币(流量)
流动性:资产在不损失价值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eg:存款增加﹥贷款增加→流动性过剩
由便利程度和交易成本决定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基)
特点:①不需要现实货币②价值标准
作用:①价格数目减少,效率提高②外在表现:购买力(商品价值指数倒数 eg物价↑→购买力↓)
流通手段(基)
特点:①需要现实的货币②不需要足值货币
作用①客服物物交换弊端,提高效率②物物交换→商品交换③提高经济危机可能性
价值储藏(派生)
形式:股票、债券、土地、房屋、艺术品、珠宝
优:提高收入、提供服务
弊:增加费用,增加成本
作用:储存财富,储存购买力
支付手段(派生)
特点:①赊买赊卖②买卖关系→信用关系
作用:①增加时空范围②增加再生产过程中断可能性
货币的形式演变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货币→电子货币
实物货币
特点: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缺点:质量↓值小量大,易磨损,供给不稳定
金属货币:称量货币→铸币(不便运输,易磨损)
纸币:对现货币(流通和支付)→不兑现货币(国家信用担保)
存款货币(支票和活期)
①出票人:单位②收款人③付款人:银行
优:不易损坏,运送方便,成本低,实收实支
缺:不具备担保,时间的滞后
电子货币
种类:“卡基”电子货币、“数基”电子货币、“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多用途'”电子货币
货币的计量
划分依据→流动性:时间、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决定
一般划分
①狭义:M1=C(通货)+D(活存和支存)→反应购买力
②广义:M2=M1+S(储存)+T(单位定存)→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
③M3=M2+Dn(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养老,证券,共同基金金融)
④M4=M3+L(短期信用工具:国库券,人寿保险,承兑票据)
货币制度
货币材料、货币铸造、货币单位、货币发行和流通
本位币:国家垄断发行,无限法偿能力(主导)
演变:银本位制货币→金银复本位制货币→金本位制货币
格雷欣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