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而
文言文中而的八种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
文言文其且用法总结,导图内容简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便于理解课本,有助于期末考试复习和背诵。
便于理解课本,有助于期末考试复习和背诵。可收藏,亦可使用后补充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而”是文言文里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用作连词 (定义复习: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1 而
连词
1 表并列
又、和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2 表递进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3 表承接
就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
接着、然后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放它在地上,拔出剑敲碎了它
4 表转折
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青,从蓝草中提取,但是(颜色)比蓝草更青
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有这样(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人积久的威势胁迫
5 表假设
假如、如果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死后如果有知,那么(我们)有多久分离呢?(意译:又能分离多久呢?)
6 表修饰
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我曾踮起脚跟往远处看,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
7 表因果
因而、因此、所以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从洞里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玩的乐趣
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你的爸爸回来,自然会与你再算账的!
副词
如、好像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了一样
固定用法
继而,译为“不久”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不久把苏州百姓作乱(这件事)告诉朝廷,(朝廷)审查(案情),杀了这五个人
而已,通常放在句末,译为“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像这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