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法律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思维导图:包含春秋时期的法制变革,立法原则:世俗化,公开化,重刑化,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诸侯国法律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兴起与成文法典的编纂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法制变革
礼法体系的崩溃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井田瓦解,赋税普及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以法治国,打破贵族对法律的控制
阴阳家
立法原则:世俗化,公开化,重刑化
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公布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荀寅制“铸刑鼎”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私造一部刑书,称“竹刑”
争论
叔向(怕成文法公布以后,人们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以为自己争权、维权了。),孔子(从维护奴隶制等级特权制度出发)
意义
法律观念
打破认为法律深不可测的思想,标志着法律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法律地位
等级概念
等级概念发生变化,变为以皇帝为中心,其下等级重新分配
社会发展,封建制度
使法的职能由单一的国家治理工具变为国家治理工具和百姓权利保护工具的双重职能,为封建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诸侯国法律的主要内容
行政法
基本原则是任人唯贤,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任官制度,以人的贤能作为任官标准,具有积极意义
春秋时期有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受制于诸侯王,有官即有禄,失官即失禄
经济法
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发展生产,环境保护,赋税等一些规定
军事法
寓兵于农
司法制度
司法官
诸侯王为最高司法官,晋国,郑国,鲁国把专职司法官成为司寇,(孔子曾任鲁国的司寇,楚国,陈国,唐国把专职司法官称为司败,
随着诸侯国郡县的出现,郡县中也建立了相应的司法机构,其长官为司法机构的长官,县的长官称为县令,县尹,或者县公,县大夫,郡的长官为郡守。
审判制度
两位法官主持审理
司法官责任
以正国法
监狱
数量有所增加,名称各国不一,圜土,囹圄,狴犴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兴起与成文法典的编纂
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罚
变法运动
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善平籴等
楚国吴起,废除封君爵禄,明法审令等
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等
赵,韩,齐,燕
成文法典的编纂
魏国,《大府之宪》,《法经》
赵国,《国律》
秦国,秦律
齐国,《守法守令》
楚国,《宪令》
《法经》制定及其历史地位
时代背景
内容
正律部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杂律部分,《杂法》(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
具律部分,《具法》
法典名称
改刑为法,初步确立了法的客观规定性
法典结构
以严惩盗贼罪为核心,在体例上首先开列罪名,然后规定刑罚,开创了我国传统成文法典嗯篇章体例结构
立法宗旨
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
刑罚思想
贯穿了“重刑轻罚”的重刑主义法制原则
商鞅变法
背景
改法为律,制定秦律
鼓励农战,增强国力
轻罪重罚,增加法律的威慑力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秦国社会的发展
为秦国的崛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