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选修1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选修1的思维导图,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政治制度
主题
前2070年
商
内外服制
松散的国家结构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西周
政体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分封制
以血缘为纽带,较内外服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目的:巩固统治
特点:权利与义务结合;形成森严等级,分封对象多元化(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确立天下共主地位;诸侯独立性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维护统治秩序;确立皇族特权;形成了家国一体,认祖归宗的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宗法制为基础(里)分封制(表)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春秋时期
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井田制逐步瓦解,分封制开始接体
战国
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前221年
秦
皇帝制度
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最高监察官;
九卿: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
特征:家国一体,皇帝独尊;公卿延议,皇帝裁断;中央集权,垂直管理
郡县制
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作用:1.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加强中央集权;2.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
文书
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
作用:1.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2.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汉
中外朝制
中朝(决策机构)尚书权力逐渐增大
外朝(执行机构)丞相权力大大削弱
西汉
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东汉,外朝官向内朝官转化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两级
汉武帝推恩令
刺史:监察职能
东汉地方行政制度
变化:“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地方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问题: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强枝的局面,危机中央集权
魏晋南北朝
地方行政制度
州、郡、县
隋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决策;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
影响:1.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2.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提高了行政效率;4.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州、县二级
唐
变化: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地方:道、州、县
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宋
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中央财政大权,分割宰相权力
特点: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形成路、州(府)、县三级
变化:转运使管地方财政;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意义:“强干弱枝”,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元
政治制度:一省制
原因:疆域辽阔,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弊端:宰相权力过大,造成元中后朝内乱频繁
地方行政制度:
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变化: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以及行政机构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各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省制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
明成祖内阁大学士
省、府、县三级
明初: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后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
清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跪受笔录,乘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处设立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背景: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
清承明制
巡抚成了一省长官、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趋势:中央权力上升,地方权力下降
积极(明清前):1.利于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2.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利于各民族融合以及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1.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3.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制约作用。
礼乐制
实质:贵族的等级名份制度
作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特点: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3.国人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