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生观的转变知识梳理
人生观的转变知识梳理
编辑于2022-11-19 13:34:40 浙江省人生觀的轉變
自我挫敗源頭模式
焦點在他人的邏輯思考是否合理可求存?達成目標?
我對課本的話產生疑惑 然後拿去問別人 這是我的人生慣性模式我看到了 實際上我的疑惑並非對因果業報的疑惑 而是對他人邏輯判斷、言語思想是否符合事實的疑惑 但是 這與我何干呢? 所以我不該拿去問人 我只要保持自己能夠理解跟通達無礙就好 有自己的看法就好了 別人是否能夠明理通達 自有他的造化與因緣 我不該再被困惑住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我以為解方是溝通:但縮小其他非語言的條件,放大個人意志
團體動力。(情緒)
組織溝通模式。(角色、行為、文化規範。)
願景的塑造,有共同目標才可以行動。
團體磨合結束後才會有共同方向,不是一開始就理性
所以,一開始看的是合適與意願,之後才談接受。不可顛倒先接受再塑造願景,會容易篩選錯誤。
自我意象
為甚麼人性就是不精確?無法客觀敏銳的覺察,管理決策,然後執行?
我尋求智慧與知識做為普世的快樂跟解方,而導致挫敗感。因為知識跟智慧是相對價值,也是相對能力。
我信仰人會學習而進步的信心跟愛很大,所以挫敗感就越深。解答被否定,也找不到分享學習快樂的人,迷失、比死還痛苦。。
重視成長目標=(對當下現況的抽離),來自否定現況(不滿意)與人性的固有本質:如負面情緒、不知道怎麼學習、怎麼思考等,不耐煩。
這導致了陌生感無法融入
因為喜歡學習,也想挑可以讓我學習的人。(就有挑剔跟分別出現)
因為肯定進步的重要性,就有偏頗,人的行為是否都在進步(新鮮感、快樂來源)。。否則就悶。。
。。我真的不好合作,因為堅持正確不允許錯誤而太剛硬。
另外是太要求自我學習,導致無法形成團體領導的角色、位置。要求他人自己會。
陌生感
我對其他人邏輯不了解,不認識而有陌生感,要多聽多認識再表達。
寫字(考試)會有陌生感障礙,是因為不確定甚麼用詞可以把彼此的世界相連?
五郎君,我徹底感到我的身體跟我的內心是隔開的。孤單、陌生、距離遙遠、沒有人在;沒有人在,不會被回應跟回報。
大部分的溝通程序是重視感覺、本能、短期、利害,不是目標跟長遠。
人際隔閡來自:主題如果對方沒興趣,沒探討的熱情怎辦?
蒐集資訊的過程(溝通、觀察、認識)代表我對現況不懂,但是又根據目標推理正確行為反應如何到達目標,卻看到出錯而充滿困惑
我的焦點應該擺在觀察自己的行為上,而非別人或是環境。自己的成功才能影響別人。
自我認識方法錯誤
認知決定行為,先理解自己的觀念才有正確行動。
錯,你不可能用主觀衡量主觀。
做出來的事情才是客觀的成果,事情前後脈絡可被觀察,用來檢驗主觀的想法。
沒有耐性、持續力、分心
人該重視的,是[事情累積出來的價值],不是懂了就跑去想像如何應用,要回到當下把手邊事情做[熟練]。
要有具體化成果,累積出成就、金錢、可被人看見的東西來當成衡量自己的標準。
研究精神,要把[學習研究]的時間跟[創造做事]的時間區分開。知道自己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前後脈絡的自我管理)
時時記得現在的付出,可以為自己累積出甚麼價值,來鼓勵自己。
創造短期的利益跟效果,點滴累積到未來。做完瑣碎不耐煩的事情就是產值。
以為目標內容比過程型式重要,錯的方向會帶來滅亡
錯,人生是拼圖,決定成功前進的有風速、海浪、划槳的力道的其他條件。
所以是過程當中累積出來甚麼收獲,會帶給你人生甚麼得失?這會比目標重要。
型式比內容重要。以看書而言,內容多精彩不重要,但建立出自己的學習吸收方式,會更重要。
成功者的做法,不一定能模仿,也不能取代挫折的經驗。失敗跟苦難,才是最偉大的教師。
成功就是,把瑣碎的小事情發揮出效能跟產值,好好唸書吧!別再寫心靈筆記了。
觀察力與自我支持
想成為的人
有能力在社會生存
自我肯定,自我獨立,知道自己夢想目標,不依據社會眼光動搖自己
與父母不一樣的那個形象,是我求生存的領悟。---情感驅動力源
替代行為:觀察自己帶著戀愛跟欣賞龍貓般那樣,去愛自己
觀察對象
自己的行為:正在做的事情。
具體可見的環境變化、聽到的跟看到的
再來才是觀察自己的念頭。看到行為,念頭才有依據。
自我支持
情感自我支持(自愛核心)
夢想設定的正向情感驅動力
敏感遞減法:我的恐懼感受(想像)跟打坐跟專注放鬆完全是這個耶!
行動自我支持
專注力與定力的增強,簡單事重復做
對錯誤行為的替代性行為-對的方法跟技巧
規劃可控制的目標,建設秩序與自主管理-夢想實踐力
行為的觀察力、辨別力、然後產生的自我支持品格培育:自制力、邏輯推理
認知自我支持:建立正見秩序
觀察力,是成就人跟事情的首要規律法則。
所以我救世界(情感驅動力):是想增強別人的覺察力、觀察力
所有人類行為出錯的原因,是自我支持系統出錯。(自愛是需要學習的)
自愛,是個人進步與成就世界的規律與法則。
雖然我的要求很高,訓練嚴格。但是就像一型人的特質那樣,我永遠不會相信任何人做不到,只是時間長短問題,一定都可以學得會的!
對能量的新認識
帶我從挫敗感跟痛苦深淵看到希望的,就是能量。
能量的意思是,更高級的世界。(從情緒週邊系統進入大腦的)
只有louis是從理性中樞進入到腦的
我對能量的體會,接近一種預見。愛跟同理,孕育萬物。但是跟他們的為人相反。
但是我好像可以開始分辨,能量是真實的。因為時間與事件的演變,自我支持功能的轉變,會在終點呈現出能量的樣貌。
這大概是我對情感的領會與感受:序位、命運、團體動力的運作
能量是一種重複的共鳴,可以藉由[凝視]學習跟感受。我只要回憶,就會開始重複能量的感受,逐漸變成現實。或許吧?
人際溝通動力的改變
學習不是靠老師講解與示範
領悟到學會,是來自[暗示]與[引導]的情緒正向回饋與探索發現
歸納事實資訊,累積正向經驗與原則,一直到產生自發性習慣不受引誘迷惑
辨別因果得失與成功條件,創造優勢環境自我支持,化作行動計劃逐步累積成果成就。
老師只能幫助啟發,指出事實,剩下都得靠自己
同步思考
講話之前,要先能夠引起別人的興趣。(正向感受)
講話之前,要先確定對方的理解在哪裡,才能決定說話的內容
先步思考
先確認對方的情緒狀態,鼓勵肯定,對方情緒正向的時候再談事情。
對方焦躁:給予直接肯定:安撫、鼓勵、支持信心、增加對方定力不要放棄跟一直改變策略。
隱藏意圖--給事件線索,暗示答案。
對方已有診斷--隱藏意圖提問--他沒考慮到的層面使之自我懷疑原有做法。
不可濫用發問/語言的權力
我問的問題對方會跟不會,會形成尊嚴、地位、他在我眼中的自我形象,變成關係的動力。
所以謹慎自己的提問,會把對方帶到甚麼自我認識的路上?
先問對方會的事情,再提出他不會的事情。
讀書是建構知識系統
知識與內容會隨時代改變
是了解專業領域研究的主題、發展趨式、目標願景、專業工作方式、必備技能
了解當代面臨的問題與狀況
專業見解成為生活方式,創造價值。
讀書方法
一本書的閱讀時間是兩個星期。
理解分四步驟:總綱概讀(預習)、內容細讀(閱讀)、記憶背誦(複習)、消化吸收(應考)。
放鬆:是最有效跟最能發揮大腦自然機制去記憶的
考前一天,社質還沒背好,卻反射性放鬆邊玩遊戲!!不受壓力影響,開始提高專注力。
管理自己的專注吸收力,非策劃多少時間閱讀。
統御人性的不是思考跟認知
我覺得人像一部機器,要學會正確使用他。
機器內容有:情緒、天賦才能、智力理解、策略、本能慾望,這些似乎都超越認知跟智力所能控制。
所以我對自己有陌生感。
念書時我異常的投入,超越我自己所認識的那種,不為自己控制的那種
五郎君,我徹底感到我的身體跟我的內心是隔開的。孤單、陌生、距離遙遠、沒有人在;沒有人在,不會被回應跟回報。
我恐懼這個陌生的地方-解離。
我即是無常,破除歸屬感即是無妄
尋找歸屬感就是我落入虛妄的源頭
因為自己、心、人性,本來就不曾歸屬在甚麼地方。才能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就是無常,所以是不會也不需歸屬在任何地方的。
除了當下,沒有真實的歸屬,都只是想像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