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构主义an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 泛国际影响的、集大成的(科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首先根植于西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苏格拉底 产婆术
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处,
康德的先验认识论
提出了先验逻辑
三个基本观点
强调人类知性先验性
强调人类理性认识的现象性
强调事物本身的“物自体”的不可知性
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认识是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
杜威的经验主义
一方面,经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学习过程受当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内化动作也外化于实际动作
总结
对传统教学的批判,不完整,惰性,不灵活
建构主义分类
1990年乔治亚大学会议
依据建构主义者的学术领域
哲学建构主义
社会学建构主义
教育学建构主义
个人建构主义
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知识观
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具有个人性和情境性
学习观
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
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旧知识的重组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共同体
学习的情境性
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学生观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师生观
强调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
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
冯·格拉瑟斯菲尔德
三条基本原则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
认知的功能在于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对经验建构可行的解释
建构意义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
基本观点
缺陷
生成学习理论
维特罗克
观点概述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生成过程模式
以信息加工论的三级记忆系统为基础
生成学习的过程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认知灵活理论
斯皮罗
多方面建构,理解深,迁移才更灵活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学习分为两种
初级知识获得
高级知识获得
随机通达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以维果斯基的思想为基础)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内化理论
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两种知识
自下而上的知识(学习者个体经验)
自上而下的知识(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的知识)
活动理论
列昂节夫
活动是内化的关键
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性认知
布朗等
知识是情境化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情境性学习
学习应与情境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情境性教学
真实的任务情境
情境化的过程
真正的互动合作
情境化评价
分布式认知
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介质中
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
抛锚式教学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
定义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思想来源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分类
互动式支架
教师示范
出声思维
提出问题
非互动式支架
改变教材
书面或口头的提示或暗示
构成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协助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注意事项
准确把握支架的内涵
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会灵活的应用
对教育、教学的贡献
拓宽了学习研究的领域及范围
深化了关于知识及学习的本质性认识
推动了认知科学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教学改革
缺陷及局限性
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使其具有主观经验主义倾向
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个别性和独特性
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景性、非结构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20世纪50年代,针对美国教育的两大偏失
人本主义在教育上的意义
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喜欢而且有意义的知识
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内容
生理需求(呼吸、食物等)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等)
归属和爱的需求(友情、爱情等)
尊重需求(自卑、信心等)
自我实现(道德、创造力等)
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必备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内在学习观
在外学习
内在学习
反对在外学习,倡导内在学习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重视教学过程而非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法而非教学结果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四个因素
个人参与
自发的
全面发展
学生自我评价的
学生中心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三个特征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