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11-22 22:50:37 青海省第一单元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I.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 公有制为主体
1. 内容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体现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 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II.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 分类
1. 个体经济
1. 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2. 特点
1.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 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小、经营灵活等特点
2. 私营经济
1. 含义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2. 特点
1. 规模较大
2. 设备较先进
3. 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3. 外资经济
含义
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的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2. 作用
1.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3. 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4.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5. 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6.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意义
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I.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 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3.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
2. 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2.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II.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要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治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补会氛围。
2.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混合所有制经济
1. 含义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2. 作用
1.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2.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制力、提高竞争力。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间的关系
1.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2. 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
民营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十九大报告: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民营企业”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
1.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国防工业、造币、航空航天等
2.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服务的行业
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等
3.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等
4.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等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第一单元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I. 市场调节
1. 资源配置原因(必要性)
1. 资源
是指物质生产资料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人、财、物三个方面。
2. 资源配置
是指在如何使用资源上作出一定安排的过程
3. 资源合理配置
是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 资源配置手段
1. 计划,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 市场,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II. 市场体系
1.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1.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2.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竟争法》,经营者在生产经管活动中,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
III. 市场缺陷
1. 自发性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引发不正当经济行为
为了挣钱,不择手段
2. 盲目性
3. 滞后性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I.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II.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1.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1. 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 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 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科学的宏观调控
1. 宏观调控的含义
2. 宏观调控的目标
1. 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2. 就业——增加就业
3. 物价——稳定物价
4. 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 宏观调控的手段
1. 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法律——制定法律和运用法律
3. 行政——行政命令和行政指示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
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