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思维导图,便于理解课本,有助于期末考试复习和背诵。可收藏,亦可使用后补充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编辑于2022-11-27 13:37:23 河北省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意义+评价P4)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 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P5)、陈化成(P6)
时间:1840年-1842年
过程:P5
影响:P7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目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最多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
时间:1856年-1860年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经过
达到军事全盛的标志:北伐和西征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定都天京
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
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P7):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P17)
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领导人:洪秀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背景
内忧:P20
外患:P20
口号:自强、求福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
开始时间:19时间60年代
口号:自强
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兴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
设立翻译馆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民用企业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口号:求富
开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铁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建立新式海陆军
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P22)
局限性:P23
洋务运动结果: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P23)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直接原因(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丰岛偷袭)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内容(P26)
《马关条约》影响(P26)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涉嫌的国家:沙俄、法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P26)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或经验教训(P24)
第6课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背景(P28)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报纸
梁启超的《时务报》
严复的《国闻报》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变法招令内容(P30)
持续时间:103天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P28)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P31)
戊戌变法的教训(启示)(P31)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
地点:山东、直隶一带
时间:19世纪末
发展原因(P32)
评价(P33)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评价(意义+性质)(P34)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根本原因:维护和广大列强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内容(P33-P34)
暴行(P34)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9月
签订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辛丑条约》内容(P35)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意义+评价P4)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 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P5)、陈化成(P6)
时间:1840年-1842年
过程:P5
影响:P7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目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最多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
时间:1856年-1860年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经过
达到军事全盛的标志:北伐和西征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定都天京
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
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P7):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P17)
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领导人:洪秀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背景
内忧:P20
外患:P20
口号:自强、求福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
开始时间:19时间60年代
口号:自强
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兴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
设立翻译馆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民用企业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口号:求富
开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铁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建立新式海陆军
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P22)
局限性:P23
洋务运动结果: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P23)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直接原因(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丰岛偷袭)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内容(P26)
《马关条约》影响(P26)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涉嫌的国家:沙俄、法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P26)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或经验教训(P24)
第6课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背景(P28)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报纸
梁启超的《时务报》
严复的《国闻报》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变法招令内容(P30)
持续时间:103天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P28)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P31)
戊戌变法的教训(启示)(P31)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
地点:山东、直隶一带
时间:19世纪末
发展原因(P32)
评价(P33)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评价(意义+性质)(P34)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根本原因:维护和广大列强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内容(P33-P34)
暴行(P34)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9月
签订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辛丑条约》内容(P35)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