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容总结,包括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等。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讲述了哲学的内涵与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历史特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认知
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动机和情绪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且具有强度和性质的区别
情绪: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能力和人格
是个性心理特性(个性)的两个方面,是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
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具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方法和手段
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识
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由于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社会心理和行为随之产生
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通过研究:①心理过程②心理结构③心理的脑机制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来实现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实践意义
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榆次和控制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以下情况采用
对所研究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控制条件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缺点
难以进行重复观察
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要研究的现象可能没有出现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测验法
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一个量表的可靠程度
效度: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相关法
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判断两个事物的相关程度,但是只从相关本身的信息无法判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因果研究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
缺点:带有极大的人为性
自然实验法
缺点: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
个案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以人为被试
认真评估研究是否可能给被试带来伤害,被试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等
保证被试有充分的知情权,了解实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被试有随时退出的权利
以动物为被试
确保动物的舒适性
对动物的健康和人道待遇给予恰当考虑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的影响
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直接来源于实验心理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①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②重视内省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②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③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③主张“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③部分相加≠全体;④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主要观点:①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②欲望或动机收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贡献: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格局:①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把它和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②早期理论具有泛性主义的特点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主要研究问题:①脑与心理的关系;②心理免疫学;③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影响行为治疗或行为改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精神分析
将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与早期的区别
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认知心理学
1976年,奈塞尔发布《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了特有的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人本);马丁﹒塞利格曼(积极)
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
进化心理学
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