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第一到第三章内容梳理,包括中国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三部分。
当代中国经济,包括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内容点梳理。详细的总结了农民增收政策及策略,乡村振兴战略。工业化的包含内容判定,工业化阶段的一般标准等等。
当代中国经济知识点,详细的总结了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内容要点。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当代中国经济包括中国就业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完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体制改革。知识点全面,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
必须以财政分权为理论指导,通过实施规范和彻底的财政分权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最终达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财政分权是什么
财政分权是指通过法律等形式,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收支范围,并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预算管理权限,使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以事权定财权)
财政分权及其优势
财政分权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财政分权减少信息成本,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财政分权引入政府间竞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财政分权有利于居民参与和财政监督
财产分权促进公共服务创新
财政分权有助于遏制官员腐败
财政分权的要求与原则
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范围原则
以事权定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
中央与地方税权合理划分原则
以经济效率为划分依据原则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制化原则
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1950——1979)
分灶吃饭的 体制(1980——199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994至今)
现代金融的功能定位与作用
金融是资金运动的“信用中介”
金融是提高生产力的“黏合剂”和“催化剂”
金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现代金融的特点
多样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
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互相支撑,不能搞自我循环、自我发展 (P6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演变
启动期(1978——1983)
探索期(1984——1991)
建构期(1992——2001)
完善期(2002——2020)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工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政府主导与自发演进相结合
整体推进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实质: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的作用
计划统筹
宏观调节
公共服务
微观管制
国有资产监督
国家作用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制度创新
保护资源和生态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更好发挥政府职能的措施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抑制腐败现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用市场的优良功能抑制“国家调节失灵”
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纠正“市场调节失灵”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功能定位
实现全社会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发挥全方位的功能作用
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般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
调控宏观经济,为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服务
国有经济的特殊功能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调控经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保证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职能
在 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 中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功能
在 中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只能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1949——1977)
改革初期的 体制探索(1978——1992)
放权让利阶段的产权状况(1978——1986)
转换经营机制阶段的产权制度变迁(1986——199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确立(1993——2012)
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阶段(2013至今)
改革的成就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有所完善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所调整,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得到增强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取得初步成效,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改革存在的问题
“政企分开”尚未达到目标
垄断行业改革亟须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仍然不尽合理
相关法规体系还需完善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有待提高
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