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生产态系统中的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解者和消费者在能流中的相对作用。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影响分布的因素,植被分布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资源循环(包括全球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
概念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祥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类型
陆地
水域
区域
一个山地地区或平地地区等
开放的系统
任何一个能够维持其机能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环境提供输入(太阳辐射能和营养物质)和接受输出(热、排泄物等),其行为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其本身具有反馈机能,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它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意义
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到了更高一级水平。它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成为解決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定义
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特征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种类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营养级通常不会超过5-6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产者: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消费者: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以及秀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非生物环境: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概念: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
捕食食物链:以吃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碎屑食物链:以吃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
特点
(1)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能流是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2) 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通向捕食食物链
(3)只在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食物链才会成为能流的主要渠道。
(4)般情况下,沿着食物链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
定义: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就越少
2、离基本能源越近的营养级,其中的生物受到取食和捕食的压力也越大,因而这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多,生殖能力也越强
生态金字塔
定义(各个营养级之问的数量关系)
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
数量锥体
生物量锥体
能量锥体
生态效率
定义: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能流参数
摄食量(I):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
动: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植:光合作用吸收的日光能
同化量(A)
动:消化后吸收的能量
植:它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以总初级生产量表示)
分解:对细胞外的吸收能量
呼吸量(R):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 (P):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統中。
植:净初级生产量
动:同化量扣除呼吸量以后的净剩的能量值【P(生产量)=A(同化量)-R(呼吸量)】
分类
同化效率=被植物固定的能量/ 植物吸收的日光能 =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 动物摄食的能量【Ae = An/In (n:营养级数)】
生产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Pe = Pn/An】
消费效率 =n+1营养级的消费能量/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Ce=In+1/Pn】
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所获得的消费能量/n营养级获得能量【Le=An/In*Pn/An*In+1/Pn】
特征
1、大型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小型动物
2、老年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幼年动物
3、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植食动物
4、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
5、恒温动物的同化效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
6、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比较低,但生长效率极高
7、变温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更有效的“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自我调节机制,使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正反馈:可使系统偏离加剧。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亡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生态危机:指由于人类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