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区域性构造
区域性构造包括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导图详细的阐述了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哟。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褶皱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一节褶皱与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形态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叠加褶皱、第五节褶皱作用。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节理的思维导图,包括节理基本概念、节理的地质成因分类、地质成因:指地质作用早晚、类型,节理规模和几何关系、地质作用形成时间、几何分类。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第七节:断层的识别和观测的思维导图,包括断层的识别、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研究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七章:区域性构造
第一节:伸展构造
构造尺度:地质构造的规模
大地构造(巨型构造):板块尺度构造,如造山系
区域性构造(大、中性构造):一个地区不同大小地质构造的总和
小型构造:露头或手标本上可以观测到的构造
显微构造:显微镜下观测到的构造
伸展构造:在引张作用下地壳或岩石圈被拉长,变薄, 断陷甚者裂开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正断层是其基本的构造) 结果:区域伸展构造导致地壳变薄
伸展构造的类型
阶梯状正断层
断层倾向一致的多条正断层组合
地堑和地垒
断陷盆地
在伸展作用中,由正断层作为同沉积边界的盆地
裂谷
整个岩石圈厚度在伸展中破裂、形成区域上的狭长凹陷 (大致平行断裂的凹陷地形,伴有火山,地震活动)
大陆裂谷
陆间裂谷
大洋裂谷
裂谷的重要性:构成离散板块边界
拆离断层与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层:指大型低角度正断层,它使上盘浅层次的年轻地层覆盖在下盘深层次的老地层之上
特征
地壳水平伸展减薄,剖面上造成部分地层缺失
介于新的盖层和老的基地之间,上盘为异地岩块,下盘为原地岩块
上盘为脆性伸展变形,形成阶梯状、半地堑等正断层组合 下盘为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
二者描述皆可
变质核杂岩
地壳深部的变质地体沿着剥离断层被拉出地表 形成于剥离断层下盘的、由中、下地壳岩石组成的变质地体
外形呈孤立分散的穹窿状产出,直径一般十余公里或数十公里
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基底和轻微变形的盖层构成, 基底与盖层之间以大规模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分隔
基性岩墙群:在地壳或岩石圈伸展背景下, 区域性的断裂间隙被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充填
伸展构造样式:伸展构造在地壳不同层次中的表现
伸展构造变形模式
纯剪模式:纯剪切变形形成共轭断裂,具有高角度特征
单剪模式:纯剪切变形导致断块旋转,形成低角度断层、多米诺骨牌
分层拆离组合伸展模式
伸展构造动力来源
重力垮塌
板片的回撤(弧后伸展)
加厚下地壳的拆沉(造山后伸展) 拆沉作用:由于重力的不稳定性导致岩石圈地幔、大陆下地壳 或大洋地壳沉入下伏软流圈或地幔的过程
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推覆体:逆冲断层上盘,由远距离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上盘地质体变形强烈, 其典型为褶皱推覆体
逆冲岩席:逆冲断层上盘的推覆体为平板状或席状。上盘地质体变形相对较弱。
构造窗和飞来峰
推覆体剥蚀后,露出原地岩块,即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
推覆体剥蚀后,呈孤岛状分布在原地岩块之上,即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这种现象称为飞来峰
逆冲断层的几何结构
逆冲推覆构造台阶式(坡-坪构造)
判断:断坪:断层与上下盘产状存在一致; 断坡:断层与上下盘产状不一致
前断坡、侧断坡、斜断坡
侧断坡(撕裂断层)是由逆冲快慢差异造成的撕裂现象,指一种调节结构
逆冲推覆构造的型式
叠瓦逆冲系统
逆冲叠瓦扇指产状相近、逆冲运动方向相同的逆冲断层所构成的、 使逆冲断片彼此叠置,形似屋顶叠瓦片的一种逆冲断层构造组合
双重逆冲构造
由顶板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中间的分支断层及其断夹片 组成的构造即双重逆冲构造
冲起构造
反冲断层:少数逆冲断层的倾向及上盘的运动方向,与多数逆冲断层相反
构造三角带
构造三角带:逆冲断层、反冲断层和底板逆冲断层三角围成的部位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
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模式
逆冲推覆构造属于挤压构造,代表了地壳的缩短变形,因此主要动力来源为水平挤压作用,(如汇聚板块边缘、碰撞造山带远程效应)
汇聚板块边缘
碰撞造山带远程效应
第三节:走滑构造(转下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