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简化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简化的思维导图,对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简化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编辑于2022-12-03 11:15:18 广东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
作者
王世民 缪志聪
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第1章 功利学习
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
步骤1 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2 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步骤3 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第2章 搭好框架
图2-2 高效解决问题的步骤
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如图
·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例如,销售流程、开发项目管理方法论、软件实施项目管理方法论、解决问题五步法等,都属于这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
销售流程知识体系框架
· 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 基于职位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
每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都需要让其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这三大标准。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你的学习就会效率倍增,你两年的经验就抵得上别人十年的经验。
第3章 做到可迁移
第2节 怎样才算具备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近迁移
远迁移
第3节 三大方法大大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
方法1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方法2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迁移。因为,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习:
(1)你能够知道更多可以使用这个知识的情境;
(2)你可以体会到在不同情境中知识运用结果的差异,从而条件化知识。
1.解决多个不同的具体案例
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不要只用一个例子。至少要在三个具体例子中使用,最好这三个例子还能有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个人情境下怎么用,团队情境下怎么用,协助别人完成的情境下又怎么用,等等。
2.采用“如果—怎么办”策略
在学习时也如此,尝试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了某个“如何做调研”的方法后,你就可以修改一个条件“如果某个关键客户工作很忙,一直约不到时间怎么办”。通过修改条件再应用所学知识,就能更好地建立条件化的应用,也更容易在不同情境下做迁移。
方法3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怎样才能锻炼出更高层次的抽象能力呢? 下面是两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1.将多个具体的案例概括、抽象为问题类型
例如,烧了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之后,是不是能概括出川菜的一个通用烹饪方法?
就像你在第2章“搭好框架”中学习到的方法,如果能将各种问题概括为不同的问题类型,并且针对每一种问题类型抽象出一般的问题解决步骤,是不是就有了更好的、可迁移的解决问题能力?
2.从更本质的原理、规律出发去思考问题
将问题概括为不同类型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还有一种自上往下的方法:从更本质的原理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容易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
例如烧菜,讲究色、香、味,如果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待做菜,那么不管是川菜、粤菜、淮扬菜,还是鲁菜,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第4章 搜索技巧
第1节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让搜索更高效
与”规则 只要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排除常用词规则
排除标点符号规则
不区分大小写规则
关键词词序规则
包含任意一个关键词(|)
不包括某些关键词(-)
包含完整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学影视等作品(《》)
限定搜索的网站(site)
GDP site:www.douban.com
例如,从政府网站查询结果,可以将关键词改为“GDP site:gov”,可以看到返回的结果都是政府网站的,
如果要显示中文的,就要加上“cn”,即把关键词改成“GDP site:gov.cn”
查询指定文件类型(filetype)
如果运用filetype语法,把关键词改成“深圳filetype:ppt”,查询出的结果就全是PPT了
关键词位于网页的地址中(inurl)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inurl:gdp”
关键词位于网页的标题中(title)
如果把关键词改成“title:gdp”
百度的“搜索工具”
1.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
xueshu.baidu.com
scholar.google.com
2.图片检索
3.视频及其他内容检索
百度街景
第2节 常用网站资源介绍,搜索引擎外的宝藏
中国Web信息博物馆(http://www.infomall.cn/)
网站历史查询(https://web.archive.org/),
主题聚合网站
行业网站
学术网站
商业数据库
第3节 确定精准的关键词,让搜索结果又全又准
换位思考
步步逼近
第5章 阅读技巧
第1节 四大阅读理念
理念1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理念4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第2节 阅读目的不同,最佳的阅读方式就不同
第3节 整体阅读,30分钟读完一本书
整体阅读主要适用于下面五种阅读目的:
(1)准备做某件事或某个改变,想从书中得到下一步的行动指导。
(2)碰到了某个具体问题,想从书中找到与该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案。
(3)思路受到了阻碍,想通过阅读从书中得到另外视角的启发。
(4)了解某个人生或职场的基本原理,如80/20法则、意志力原理。
(5)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推荐书单。
不属于上面五种阅读目的的,就要考虑采用多重阅读方法或主题阅读方法(分别在第4节和第5节介绍)。
简单来说,整体阅读就像找人问问题:
(1)提问之前,要先明确好问题,再根据找到的人的背景情况,采用不同的问法。
(2)提问之后,这个人可能比较热心,会长篇大论地回答很多,有的内容和你的问题有关,有的内容和你的问题无关。
(3)采纳和问题有关的部分,并且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整体阅读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1 确定阅读目的
第一个维度,想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维度,想解决到什么程度。
明确阅读目的之后,才能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哪些章节应该重点读,哪些章节应该略读甚至不读。
步骤2 提出具体问题
看一看书的封面、腰封(若有的话)、作者简介,并且浏览书的前言和目录。
步骤3 选出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在提炼关键词或关键句时,特别提醒你注意下面三点
1.翻阅书页的速度以你能看清每页的内容为标准
影响阅读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理解和加工,而非文字的输入速度。
2.提炼出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一定要与你的问题相关
3.限定自己最多提炼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限定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阅读更聚焦,带着主动思考来读书,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搬运作者的原话或陷入无关紧要的细节中。
步骤4 挑选三个关键点
归纳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相对轻松,从关键词或关键句中选出你认为最核心的三个关键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寻找具体的行动方案,或者寻求其他视角的启发,或者写书单推荐语的阅读目的。
第二种方法相对要求高些,要对关键词或关键句做分类和汇总,归纳出三个最终的关键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寻找完整的解决方案,或者了解某个基本原理的阅读目的。
无论是采用第一种直接选取三个关键点的方法,还是第二种归纳提炼出三个关键点的方法,核心都是要从你的具体问题出发,挑选最相关的要点。
步骤5 归纳问题的结论
第4节 多重阅读,用更少的时间彻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多重阅读一共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
(1)明确目的。 这个步骤是在阅读开始前就要完成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主动阅读的意识,因为任何一本高质量图书的信息量都是很大的,而且都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解读。如果不明确阅读方向,就会迷失在森林中,缺乏有效的输出。
(2)画出框架。 这个步骤是在浏览完封面、书腰、前言、目录后开始做的,目的是理出阅读的主要脉络,这样既能形成整体概念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又不会迷失在段落的细节中。特别是在某些书自身逻辑不太清晰的情况下,这一步更有价值。
(3)变速阅读。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进一步理清脉络,形成初步理解,并抓住重点内容。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要跳过;熟悉的内容要快速浏览;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大致看一遍;与目的相关、又不熟悉的内容要仔细阅读。
(4)重点精读。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阅读的内容转为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记住,这个步骤只阅读与目的相关并且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而且要按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来记笔记。
第5节 主题阅读,一天读完上百份资料
主题阅读是针对某个行业(如房地产、零售)、某个专业领域(如资金集中管理、HR绩效管理、生产成本管理),或者某个具体问题(如何提高客户回头率),在一天或几天的时间内集中阅读大量材料,以便快速建立全新知识体系或完整解决方案的一种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是以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为基础的,它与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体阅读和多重阅读同一时间都只阅读一份阅读材料,而主题阅读则需要同时阅读几份甚至几百份阅读材料。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如同找一群人开会。在开会之前,你先要明确目的,勾勒出整个会议要讨论的内容框架,之后找一群人,围绕框架,各抒己见,填充内容。
步骤1 搭建主题框架
步骤2 填充主题框架
四大阅读理念、三大阅读方
· 理念1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 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 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 理念4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题阅读这三大阅读方法,分别有它们适用的场合,因此在选择一个阅读方法之前,需要先明确阅读目的。 整体阅读就像跟人提问,适用于想从阅读材料中寻找1~3个有用信息的阅读情形。例如,从某本书中找出快速提升自家产品销量的三个上手即用的营销技巧。
多重阅读就像石油勘探,适用于系统地吸收某本书的内容,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阅读情形。例如,从某本营销书中提炼出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
主题阅读就像找一群人开会,适用于需要在一天或几天的时间内集中阅读大量材料,以便快速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或完整解决方案的情形。主题阅读是以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为基础的。
第6章 理解技巧
第1节 四类不同的知识
人类自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积累了海量知识,而且知识的种类纷繁复杂,如诗歌、文化知识、历史事件、操作指引等。
对这些知识的分类迄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激烈的争论中,还是有一些分类得到了广泛认同。例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四大知识类别:① 事实性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④ 元认知知识。
至于什么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图6-1所示。
第2节 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技巧,助你过目不忘
事实性知识是指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要背得快、记得牢,也就是记忆术要用得好。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为难度低、见效快,因此市面上很多讲学习或讲记忆的课程或图书,都侧重于这类知识的学习。
学习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将宝贵的脑力、精力,浪费在价值很低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上。
怎样记忆效率才最高呢?我推荐两种方法:一种是思维导图;另一种是记忆宫殿。
但还是要提醒你,不要在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花太多时间,要多利用技术手段,能即时查询的就不要记忆。只记忆那些关键的、需要熟练记忆的知识即可,如术语符号等。
第3节 概念性知识的三个自问,帮你彻底理解
第二类知识是概念性知识,这类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
概念性知识包括较一般的名词概念(AI、区块链、框架)、模型(4P营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原则(以终为始、以事实为依据)、原理(金字塔)或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
一般人在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容易将其当成事实性知识来记忆,觉得能将概念、模型、原则、原理或理论的内容记下来,就算掌握概念性知识了。这就是不清楚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巨大差别所导致的。
概念性知识包含一些事实性知识,但这些事实性知识必须是相互联系、非任意性的、结构良好地组织起来的。
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个概念性知识,你需要在学习的时候自问下面三个问题。
自问1 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任何知识都是在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有了解了知识的起源,才能抓住其本质。
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性知识的时候,你需要问自己: 它是在哪个时点产生和兴起的? 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产生和兴起? 在它之后(可能)产生了什么新理论?
例如:区块链
区块链的起源是什么,区块链为什么会产生和兴起,区块链可能会被什么技术取代,并且去阅读相关资料的话,你花的时间会更少,但对区块链的理解会更深。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花了大约30分钟,大致对区块链形成了以下认知。
1.区块链的起源
(1)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于2008年年底被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提出。
(2)比特币因为其巨大的争议性和炒作性(洗黑钱、绑票赎金、火箭般蹿升的价格等),逐渐进入主流社会视野,进而让其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被人所关注。
(3)2015年12月,以纳斯达克首次在个股交易商使用区块链技术为标志,区块链技术跳出比特币,开始在非虚拟数字货币领域应用。
(4)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局限在金融体系中的应用,但会计师事务所已在研究如何把它应用在审计业务中。至于如何在供应链体系、政府体系中应用还处于概念设想阶段。
2.区块链产生和兴起的原因
(1)技术层面。随着互联网计算量的急剧增加,中心化的计算架构已难以支撑,因此从2007年起分布式计算逐渐成为发展主流(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是非常成功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案例),这股思潮影响到了技术开发人员,因此在虚拟货币领域出现分布式自治的比特币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2)硬件层面。随着PC服务器的普及和计算能力的指数式增长,2009年以后具备了为区块链技术提供计算能力节点的便利性(普通人也能架构计算能力足够的服务器并将其作为区块链的节点加入了,而在2000年之前,普通人压根就买不起计算能力达标的服务器)。
(3)商业层面。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去信任、伪造极难的三大特征,恰好解决了股票交易、银行结算等金融领域降低双方信任成本、加快交易速度的需要(例如,将股票交易的手续费降至0.01%,交易周期从“T+1天”变成“T+30s”,也就是你卖出股票后30秒就能买新股票,你高不高兴),因此区块链技术优先被部分金融机构小范围应用(这个应用跟比特币、瑞波币、莱特币等是两码事,这些虚拟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最初期的应用,因此被人忽悠去当“接盘侠”,炒作这些货币是高危投机行为)。
(4)政治层面。区块链有一定的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政府肯定会有一定的应用指导,但是区块链完全的去中心化,特别是匿名不可追踪的性质,使其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因此,到底能不能在全球广泛开展区块链技术,还是一个未知的事情。现在的绝大多数应用设想,都是典型的技术思维(也有人知道,但故意炒作或忽悠你)。假如撇开政治因素光谈技术可行性。例如,我倒卖国宝卖了1000万元,到账1分钟后,我通过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平台将这笔钱支付给了房地产商,30秒后这个交易平台自动判断已满足交易条件,就将房产证的电子证明给我了,这套房子就属于我了。跟现在买房相比,交易更便捷,完全不需要房产中介,而且完全有保证,因为我不担心交了钱拿不到房子,房地产商也不担心交出了房产证收不到钱。更关键的是,这两笔交易都分别只有买卖双方自己知道,谁也跟踪不到这个钱的来源和流向,“洗钱”特方便。虽然交易便捷了,又降低了交易成本,但你觉得哪国政府会支持呢?
3.区块链可能会被什么技术取代
区块链最核心的本质就是解决了信任问题:因为是分布式计算节点,交易信息被所有广播到的计算机都记录了,所以如果要伪造交易,就必须至少控制一半以上的计算机节点。不像现在传统的银行计算架构,只要你能攻克银行主机,就能随意篡改交易数据。因此随着参与的人越多,反而会越安全。因此就不再需要一个第三方背书,而是交易双方就可以建立信任关系。我卖货给你,再也不怕你不给钱了;你交了钱,再也不怕收不到货了。
自问2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那么,怎样才能在学习新的概念性知识的时候,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呢?方法就是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我能否举出至少三个与该知识相关联的知识?
如何才能关联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呢? 这就需要你好好运用三大学习策略。
(1)功利性(参见第1章)。因为要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帮你将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无人驾驶汽车出来之前,有谁会想到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技术与汽车有关联呢?
(2)框架(参见第2章)。随着你搭建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越完整、越密集,就好像一张立体的渔网一样,网越来越大,网眼越来越小,你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关联起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就越多。
(3)可迁移(参见第3章)。对新知识背后的本质和一般性原理认识得越深刻,你所能联系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就越多。例如,你看到一个皮球滚了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如果认识到这是摩擦阻力的作用,你能关联起来的知识就会大量增加,甚至能将跑步的钉子鞋跟这个滚皮球关联起来。
自问3 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专家的知识与普通人的知识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专家的知识都是条件化的。
怎么理解这个条件化呢?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专家知道自己的知识适合在哪些场景下使用,不适合在哪些场景下使用,在哪些场景下要调整后才能使用。
那么,专家是如何做到将他们的知识条件化的呢?他们的诀窍就是,在开始学习这个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就问自己: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第一,逼迫自己去提炼和显示这个概念性知识适用的前提条件; 第二,建立使用场景印象,这样在下次碰到类似场景时,会更容易调出该知识。
在自问三个问题基础上的类比和比喻
另外,如果你学习的概念性知识是抽象的,还可以在自问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做类比和比喻,以加深对这类概念的理解。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
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1小时像1分钟;你坐在火炉上,1分钟像1小时。”
佛祖谈“六根”
佛教说:“人有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识根。”
佛祖又说:“六根归一。”众教徒不解。
佛祖拿一条华巾打了六个结,六个结追本溯因,本质都是一条华巾。众皆恍然!
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你能做出类似上面的类比或比喻,让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也能听懂的话,就证明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这与著名的“费曼技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4节 程序性知识的三个步骤,上手又快又好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通常,程序性知识以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例如,提交预算的流程、安排会议的步骤、客户跟进的流程、社群运营的流程、软件开发的流程、事后复盘的流程等。
职场层级最低的时候,程序性知识占据的比重最高,而且以执行型的程序性知识为主,如财务凭证制作、客户跟进数据录入、代码编写等。
随着职场层级的上升,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会有所下降,而且逐渐以规划型的程序性知识为主,如财务政策制定、客户跟进策略制定、软件架构设计等。
学习程序性知识的两个误区
误区1 低效率上手
首先会画一个流程,捋清楚这个工作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哪些内容
社群运营话题研讨流程
误区2 无意识重复
有的HR,一套面试话术照本宣科了五六年,也从来没去想过为何要这么问,还有没有更好的面试方法。这种无意识的重复,哪怕工作几十年,也只能称为经历,而不能称为经验。
学习程序性知识的三个步骤
步骤1 流程化:书面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流程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一般都是以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流程化的图表。
以上面的社群话题讨论为例。你可以用一个Excel表将这个程序性知识的具体内容全部呈现出来。Excel表的横轴记录步骤,左侧的纵轴记录涉及的角色。例如,根据话题讨论的流程图,在横轴上就可以先写上“讨论前”“讨论中”“讨论后”。接着,在每个阶段的下方,分解出子步骤的内容。例如,你可以将“讨论后”分解为“整理讨论结果”“发布讨论结果”两个步骤,如表6-1所示。
社群话题讨论的流程化模板
填入角色的社群话题讨论模板
步骤2 刻意用:有意识地应用流程步骤
画出流程后,要对照流程图中的步骤有意识地去应用。
具体做法是,将前面整理好的流程框架作为一套模板,每开始一个新任务的时候,就将这个模板复制一份,然后按照模板中的流程一步一步去做。
步骤3 一般化: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流程
概念性知识类似,程序性知识同样有着适用的前提条件,因此你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还要提炼出这个程序性知识适用于何时、何地。
还以社群话题讨论的程序性知识为例。你至少可以提炼出下面四个更一般性的规律:
(1)话题讨论前、讨论中、讨论后这三个大步骤是可以保留的,无论你做什么类型的社群都可以遵循。
(2)挑选与社群用户切身相关的话题,并且强调带给他们的收获,这也是做任何社群讨论都可以遵循的。
(3)讨论中,要激发用户的讨论意愿,有人回答时要及时互动,无人回答时要及时转发其他群的讨论内容,这也是运营任何社群都可以采用的。
(4)讨论后,对上榜的用户要鼓励,以刺激他们持续分享的意愿,这也是可以采用的。
总结
这一章我们采用布卢姆对知识的分类方法,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指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要背得快、记得牢,也就是记忆术要用得好。
概念性知识是以结构化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知识。它包含一些事实性知识,但这些事实性知识必须是相互联系、非任意性的、结构良好地组织起来的。概念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要能自问自答出三个问题:
· 自问1 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 自问2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 自问3 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如果学习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在问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做到类比和比喻,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通常以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低效率上手;无意识重复。但采用下面三个学习步骤,就能有效避免:
·步骤1 流程化:书面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流程
·步骤2 刻意用:有意识地应用流程步骤
·步骤3 一般化: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流程
除了上面三类知识,还有第四类知识: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包括一个人底层的能力表现,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元认知也包括反思自己表现的能力,以及制订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等能力。
所谓的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以上元认知的知识。例如,有关学习的知识(你正在看的这本书)、反思自己表现的知识和自我调整的知识。
元认知是体现在一切的知识学习、问题解决之中的,是一个人能不能认清自我,能不能提炼一般方法、能不能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的决定性因素,但学习它的关键不是元认知知识,而是元认知过程。在学习、理解和应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就已经是元认知过程,这个过程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
第7章 积累技巧
知识和信息的沉淀有两种基本状态:① 知识仓库,就像一个粮仓一样,在一个防水防潮的地方妥善保存着;② 知识体系,不像知识仓库储存“粮食”,而是将这些“粮食”变着花样给吃了,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第1节 收藏技巧,打造个人知识仓库
一个好的个人知识仓库,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能便捷地收藏一切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2)存储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被良好地索引;
(3)能够被高效地检索出来。
可以用作知识仓库的电子笔记主要有三种: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注:OneNote不适合用作知识仓库,更适合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微信收藏
假如很喜欢,就可以将它收藏到微信收藏中,并且打上标签,以便以后查找。具体操作如下。
除具备较为全面的电子笔记功能外,微信收藏还有四个特别的优点。
优点1 可一键收藏几乎所有信息
优点2 最轻量级的应用
优点3 快捷的多设备同步
优点4 聚合的搜索
第2节 笔记技巧,记录属于自己的内容
记笔记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
(1)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或打字记下来,比记在脑子里牢靠程度更高,而且难度更低。例如,记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你记在纸上或手机里,就比记在脑子里要靠谱得多。
(2)练熟。有些方法你光用眼睛看或脑子想,是怎么都不可能熟练掌握的。例如,某个Excel函数,或者某个做事步骤,以记笔记的形式动手写上几遍后,就很容易熟练掌握了。
(3)理解。有些内容如果只在脑子里琢磨,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有23个角色参与、14个步骤的一个流程,如果你能将它画成一个二维图形(横轴是步骤,纵轴是参与角色),理解起来是不是就简单了很多?
(4)沉淀。有很多内容之所以要记笔记,目的是以后使用,或者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类内容就需要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并且事隔很久后还能方便地找出来。
记笔记的常见错误
常见错误1 一字不差的抄写
常见错误2 密密麻麻的文字
常见错误3 满满当当无空白
常见错误4 固定装订的笔记本
那么,到底如何记笔记,才能避免上面四个错误,达到记忆、练熟、理解、沉淀的四个目的呢?
下面我分别跟你分享下纸质笔记和电子笔记的笔记技巧。
纸质笔记技巧
场景1 不方便情况下的速记
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
思维导图记笔记
首先,将每个发表意见的人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二级节点,只要是他发表的意见,无论是第几次发言,都统一记录在相应的节点下,这样就解决了条目式笔记下的同一人发言不能记在一起的情况。
其次,记得将思维导图的右下角空出来,专门记结论。这里要留意下,结论不要等到所有人发言都结束后再做,而要在过程中就将能形成的结论记在这里。哪怕一开始总结错了也无所谓,因为后面是可以修改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讨论一结束,你就能将讨论结果归纳出来。
会议或讨论的速记除了使用思维导图,还可以采用其他模板, 如黄金三分法、YouCore赋能本中的会议模板
YouCore赋能本中的会议模板
场景2 需要深度理解的场合
除了速记,纸质笔记在帮助深度思考的场合下也很有用。
因此一些深度思考的内容用笔画在纸上,大脑更为习惯,也更容易想清楚。
因此,在需要绘图构思的场合,如构思商业模式图、设计YouCore赋能本模板页,用笔在纸上构思的效率和深度都是优于电子笔记的
业务模式图示例
(1)前期尚不熟练的时候,最好使用方格纸。使用方格纸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你在页面布局以及画线、画图时的难度,因为可以将一个个格子作为参考。等熟练了之后,无论是横线纸、空白纸、点阵纸对你的影响就都不大了。
(2)有条件的话,最好能使用提前印制好模板的纸张,这样能帮助你降低应用的难度,而且能用更短的时间在大脑里形成各种模板的图形化印记。等熟练后,哪怕在一张空白纸上,你也能轻松地按照模板布局记录笔记,从而提升笔记的条理性,降低总结归纳的难度。
电子笔记技巧
电子笔记更能实现笔记的四大目的:① 记忆;② 练熟;③ 理解;④ 沉淀。
场景1速记式笔记
场景2流程式笔记
场景3梳理式笔记
场景4学习式笔记
1、听课笔记
课堂区
理解区
心得区
2.阅读笔记
你可以看到,我在阅读区中是用自己理解的图表化方式记录书中内容的。
阅读区
理解区
在理解区中,针对“学习改变神经突触强度和数量的三种方式之一:敏感化”,我增加了自己的理解“无休止的重复并非最佳方式,因为会降低神经突触的敏感度”。这就好像你不停地寻求刺激一样,一开始一点点刺激都能让你兴奋,但这个兴奋的阈值会越来越高。要想得到同样的兴奋,你就必须寻找更大的刺激。
心得区
在心得区中,我记录的是四点读完这本书后的概括性结论。
针对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机制,我在理解区记下了一个应用提示:重要的内容可以尝试睡觉前记忆。
这个阅读笔记适合你在多重阅读的第二遍,以及主题阅读时采用。
场景5总结式笔记 总结式笔记与学习式笔记最大的区别是,学习式笔记是以输入为主的,而总结式笔记是以输出为主的。
第3节 组织技巧,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电脑文件的组织
组织良好的资料就像串好的珍珠项链一样,随便摸到哪一颗珍珠提起来就是一串,而且每颗珍珠都在项链的特定位置,想找到也很容易;乱糟糟堆放的资料,就像到处散落的珍珠,既难以寻找,找到后对寻找其他珍珠也没帮助。
电脑文件组织技巧1 工作目录的组织
首先,可以按照个人能力体系组织工作目录
这个目录就是按照我个人的能力树来构建的:
(1)以0开头的文件夹,就是个人素质(01 Competencies)和核心能力(02 Capabilities)。
(2)以1开头的文件夹,就是通用技能。我的职业路径是从程序员转为ERP实施顾问,再转为管理咨询顾问的,这些职业无论哪个都很重视项目管理,因此项目管理就是我的通用技能之一(11 Project_management)。同时,因为我之前基本都是在外企工作,因此英语也成了我的通用技能之一(12 English,但自从开始做EYA和YouCore后,我就不再将英语放在通用技能上了)。
(3)以2开头的文件夹,就是专业知识,包括行业知识(21 Industry_Knowledge),如房地产行业知识、物流行业知识等,以及领域知识(22 Specific_Knowledge),如财务知识、供应链知识等。
(4)以3开头的文件夹,就是我做过的职业,包括ERP实施顾问(31 ERP)、企业管理咨询顾问(32 Consulting),以及售前顾问和销售(33 Sales)。在这些文件夹中,我专门存放仅跟这些职业相关的资料。例如,在Consulting目录下,我存放了各种咨询工具、咨询方案模板等。
(5)以4开头的文件夹,就是我待过的公司,如41 IBM、42 HP。在这些文件夹中,我专门存放这些公司特有的资料。例如,在IBM的文件夹下面,我会存放入职指南、绩效记录、做过的项目等。
(6)以8和9开头的文件夹。一般在以8开头的文件夹中我会存放各种资源性的资料,如电子书;在以9开头的文件夹中我会存放各种备份文件。
也许,细心的你已经发现,我跳过了以5、6、7开头的文件夹。这是我在给文件夹或文件编号时的一个小技巧,会预留一些储备,这样可以保证文件命名体系的弹性,万一以后有新想法或新分类时,就可以使用这些预留的编号。
为了避免文件夹层次过多,使用不方便,对于一段时间内常用的资料,我会放在根目录下。例如,当我在HP工作时,HP这个文件夹其实是跟工作目录(01 Work)并列的;当我从HP离职后,我再把它转移到工作目录。
因此,我现在工作的公司目录(07赋能)就是跟工作目录并列的,在D盘根目录下。
电脑文件组织技巧2 按照管理和业务运营领域来组织。
主线是按照公司创办和业务开展的顺序,先做商业计划和战略(00战略规划),开拓市场(10市场及运营),规范内部管理(20内部管理),再开展尔雅和YouCore的业务(30 YouCore、31尔雅),有了一系列项目(40 Projects),开展了企业内训业务(50企业内训,因为这个业务横跨尔雅和YouCoere,因此把它独立列了出来),最后就是合作伙伴和资料备份(为了弹性和扩充,同样跳过了6、7,从8开始命名)。
主线搭建完成后,具体的业务就可以按价值链搭建下一层的文件目录。例如,我就是按照业务链条的先后环节搭建“31尔雅”这个文件夹的子目录的
按照业务链条环节搭建的文件目录
关于电脑文件的组织,还要多提醒你一点:建立一个便捷的检索方式。
电脑文件组织技巧3检索
OneNote笔记的组织
用OneNote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画出个人知识体系
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可大可小(如人生的知识体系或某个项目的知识体系),也可从不同的维度来构建(如从能力提升角度或某个岗位角度)。
图7-39 个人知识体系示例
如果细心的话,你就会发现我电脑的文件目录其实也是按这个框架来组织的。
步骤2创建OneNote多层次框架
个人知识体系搭建好之后,就要将它设计到OneNote笔记中。
OneNote笔记包括笔记本、分区组、分区、页面和子页面,这是一个逐层包容的关系(见图7-40):
图7-40 OneNote笔记层次结构
(1)一个笔记本里面可以有无数的分区组。
(2)分区组下面可以有无数的分区。
(3)分区下面可以有无数的页面。
(4)页面下面可以有无数的子页面。
(5)子页面下面还可以有更低层次的子页面。
更重要的是,OneNote支持页面内容与页面之间的自由链接,从而在知识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很好地支持了在知识间广泛建立联系。
下面请跟我一起来尝试运用OneNote强大的层次结构和关联关系,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框架。
首先,我构建了“L&K笔记本”以承载完整的顾问知识体系。图7-41是“L&K笔记本”架构的全貌。
图7-41 “L&K笔记本”架构
其次,我在“L&K笔记本”中建立了“Competencies”(素质)、“Capabilities”(能力)等分区,以及“PM Structure”(ERP实施框架)、“Consulting Structure”(咨询框架)等分区组,清晰地呈现了个人职业及能力框架的总体架构(见图7-41左侧①)。
最后,以“Capabilities”(能力)分区为例,我在该分区下建立了“结构化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观察力”“领导力”等
页面(见图7-41右侧②)。通过分区下的页面及子页面设计的形式,结构清晰地呈现了“能力”维度的具体组成。
步骤3 填充页面内容
OneNote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随时可以在页面的任意位置进行编辑,因此可以将相隔较长时间的同类知识点和心得归纳在同一个地方。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每次编辑时都可以实现相关知识的反复参照,加强记忆。
(2)实现了知识的增量积累,彻底避免了知识点和心得经验随时间丢失的问题。
例如,我在“PPT制作技巧”子页面中记录的内容(见图7-41中间③),就横跨了至少两年的时间。每次学到新的内容或有新的感悟时,我就进行修改、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知识,可以随时分享相对工整的内容。这也是我创办尔雅和YouCore时,可以快速地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顾问培养体系的原因。
建立完整的个人知识体系,还可以帮你更好地碎片化学习,做到碎片化输入、体系化积累(我写过一篇“关于碎片化学习,看这一篇就够了”,限于篇幅关系没有收录在本书中,你可以在YouCore公众号回复1011查看)。
通过上面对电脑文件的有序组织,加上OneNote笔记,你就能完整地构建出个人知识体系。其实,无论是电脑文件的组织,还是OneNote笔记的组织,你会发现它们都是根据同一个个人知识体系来构建的,因此要做到良好地组织知识,首先要能画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8章 应用技巧
学习有两个典型特征:① 为用而学,而且要求一学就能用;② 要能越用越好、越用越深。
如何才能让职场学习做到一学就会且越用越好呢?有两个简单的应用技巧:① 最简应用;② 自然重复。
第1节 最简应用
职场上的学习,往往是马上就要用了,才赶紧来学习的。
例如,你从来没有剪辑过视频,但因为同事休假,公司将一个紧急的视频剪辑任务交给了你。任务涉及视频的剪切合并,忽大忽小的声音要处理得音量一致,还要消除噪音,以及融入一首背景音乐。上午10点布置的,下午4点前就要。
这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更佳的做法是从任务目标出发,仅学习和应用任务所需的部分。
因此,采用最简应用的方法,你不仅可以花费更少的学习时间,就能快速满足工作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学习和应用的难度,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第2节 自然重复
方法1 提炼模板或Checklist
绝大多数人在掌握一个新方法或新技能时,第一个障碍是不能将其简单化以降低理解难度,第二个障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意志练习,未能形成习惯
例如,当给领导汇报你是如何将原先销量不好的产品给卖好这件事时,就可以这么讲故事。
1.确定第一段和第四段
第一段:公司的1匹空调一直卖得不好(一成不变的现状)。
第四段:比上季度销量提升了350%(结局)。
确定好这两段,故事主旨就有了:一直卖得不好的1匹空调,比上季度销量提升了350%。
2.设计第二段的“变化”,引出“问题”
变化:这个季度,我策划了一个“送孝心”的活动来提升销量。
问题:这个活动的效果会怎么样呢?(引起听众的好奇)
3.第三段设计三个障碍,并突破它们
障碍1:吸引力(如同阿宝的障碍1——五位功夫大师的冷漠)
如何让这个活动对有父母的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呢?我制作了一个短片,讲述的是,在昏暗的画面中一位孤独的老人在冷冰冰的家里被冻得瑟瑟发抖,这时我们的空调产品开启了,画面明亮温暖起来,老人脑海中冒出了远方子女的画面。
障碍2:覆盖面(如同阿宝的障碍2——师傅对他没信心)
如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个短片呢?除了将短片上传到所有主流视频平台,我还写了一篇煽情的软文在326个公众号做了投放,覆盖了至少1300万人以上的目标人群。
障碍3:及时性(如同阿宝的障碍3——凶残的阿龙)
有了订单,如何承诺及时送货、安装的问题呢?因为过了时间,效果就不好了。我又协调相关部门,临时增加了送货、安装的人手。
4.将故事整合成一句清晰的打动人心的信息
用一句话总结:通过这个“送孝心”的活动,我克服了吸引力、覆盖面、及时性这些重重阻碍,终于使一直卖得不好的1匹空调产品,销量比上季度提升了350%。
故事性汇报技能模板
方法2 整体应用
建立框架表格
根据框架建立目录
总结
职场中的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性学习,它有两个要求:① 为用而学,而且要求一学就能用;② 要能越用越好、越用越深。
掌握下面两个应用技巧就能帮你很好地满足职场学习的要求。
技巧1 最简应用
采用最简应用的方法,你需要:① 紧贴工作需要,只学需要用的内容;② 学习相对复杂的方法或技能时,先抓住主干,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应用最核心的基础功能,再一点一点地增加更多条件,多轮迭代。
这样,你就可以:① 花费更少的学习时间,快速满足工作要求;② 降低应用难度,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技巧2 自然重复
要做到在工作中自然重复,你需要:① 提炼模板或Checklist; ② 整体应用。
运用这两个技巧,你就无须专门抽出时间复习,而是可以将工作和学习合二为一,在工作中就能不断地重复学习,将方法和技能越用越熟练、越用越深入。
第3部分 各类技能学习的应用演示
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区别
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果知识没有被使用的话,对人的帮助就很小,甚至毫无价值。
技能是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者某个具体工作的完成技巧。
能力是比技能更加深层和通用的存在。能力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不断被调用、强化和提升。
能力的调用是无意识的。人在工作中经常陷入对“技能”的迷恋,而忽略了“能力”的提升。
《学习力》讲的都是知识,是关于学习策略、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和工具的知识;如果你运用了某些方法和工具,如运用搜索技巧去检索某个信息,就代表你学会了检索技能;如果阅读完《学习力》后,你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甚至裁剪出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步骤,就代表你的学习能力提升了。
人类积累的技能大致可分为三类
(1)行为技能。强调身体熟练度的技能,核心在于熟能生巧(最适用刻意练习)。例如,弹奏乐器、唱歌、做外科手术、打字等。
(2)理解性认知技能。强调理解的深度,要求能够抽象出更一般的规律(几乎无法刻意练习)。例如,战略规划、市场策略、物理理论的研究等。
(3)程序性认知技能。要求先理解,但理解的难度和深度低于理解性认知技能,而且理解后强调操作或记忆熟练度(理解后,适用刻意练习)。例如,下棋、商务PPT的制作、财务软件的操作等。
第9章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节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特点和误区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特点
1.要先理解 程序性认知技能是偏智力型的,需要对构成这个技能的概念性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后,才能够按程序操作。
2.强调熟练度 任何程序性认知技能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不断重复,直至熟练。评价一个人对某个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看他的熟练度,熟练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习惯。
程序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误区
① 理解万全后再上手; ② 完全不经理论指导直接上手。
第2节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四个学习步骤
步骤1 基本了解
在“基本了解”这一步中,关键要:
1.从功利性应用出发,明确学习目的
2.运用搜索技巧检索基本的学习资料
3.运用笔记技巧搭建出该技能的最粗颗粒度框架
步骤2 简单入门
学习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复杂性。
任何一个稍微复杂的程序性认知技能包含的各类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都是相当惊人的,你一年甚至三年都不一定能全部学完。
例如,SAP(德国的一款企业管理软件)操作技能,该软件系统里有几千个配置参数,你一年都不一定能全部组合完。
再如,会计做账技能,其中也有大量的知识和技巧,如成本核算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等。
这时你不能贪大求全,企图一下子全都搞懂再上手,因为那样做一是学习效率低,二是会打击你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在入门一个新的程序性认知技能时,最好能以最简单的规则入门:先从最简单、最常用的内容入手,再在工作中一点点地增加和深化。
步骤3 迭代深化
这种功利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你快速上手,输出工作急需的成果。但如果这个程序性认知技能是你工作的核心技能,就不能停留在这个程度上,还要继续学习框架中剩余的部分,以及将学过的部分运用得越来越熟练。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你在每一次应用中,都能有意识地去练习所欠缺或尚不熟练的部分,然后逐步迭代深化。
步骤4 自然重复
将工作和学习合二为一,在工作中练习和重复技能,直至达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
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采用第8章的两个方法:
(1)提炼模板或Checklist。
(2)整体应用。
第10章 程序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 一天上手商务PPT制作
第1节 步骤1 基本了解
1. 为什么要掌握商务PPT的制作
2. 收集基本了解所需的商务PPT资料
(1)同一主题最好买三本由不同作者写的书。
(2)不要只选搜索结果的前几名。
3. 快速理解所收集到的内容
采用第5章介绍的超速阅读方法。
先看一遍目录,再快速将书翻一遍。 有了基本了解后,第二遍再重点阅读与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等有关的内容。 至于软件操作、图表加工的技巧,知道在哪个章节,等到后面实际应用阶段需要用的时候再回来翻阅即可。
4. 构建最粗颗粒度框架
学习一个新技能,或者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要构建一个整体框架,这样有了一个大局观后,一是更容易理解,二是更不容易陷入细节中。
第2节 步骤2 简单入门
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掌握最粗颗粒度框架,从最简单规则入门,再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反复迭代,也就是逐渐细化和深化。
在入门一个新的程序性认知技能时,最好从最简单的规则入门
第11章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方法
第1节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特点和误区
1.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特点
1.概念性知识占主体
跟程序性认知技能不同,理解性认知技能是以概念性知识占主体的技能,它更多依靠的是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理解、应用和创造,按程序步骤执行的内容大大减少。
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理解性认知技能有企业战略制定的技能、商业模式设计的技能、解读客户需求的技能、分析消费者行为动机的技能、撰写广告文案的技能、拟定文案标题的技能、基础理论研究的技能等。
2.强调对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但我们对理解性认知技能是否精湛的评估就大为不同了,熟练度不再是主要指标,对其背后规律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才是主要指标。
2.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误区
1.靠直觉而非相对成熟的框架入门
在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和认知盲区的情况下,普通人在入门一个理解性认知技能时,往往选择靠自己的直觉来行事,而不是找一个相对成熟的框架做指导。
2.死搬理论,不知变通和改进
第2节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步骤
给你分享一个简单、可行的三步学习法:
·步骤1 挑选框架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消费动机分析模型呢?方法有三种:① 请教有经验的产品经理;② 上网搜索;③ 从经典图书介绍的方法中选取。
Censydiam消费动机分析模型
不要太担心选取的框架如果不是最好的怎么办。这个步骤中选用的框架仅仅是用作入门理解的,在后面的阶段中会进一步完善和迭代。
·步骤2 生搬硬套
聚类分析
·步骤3 质疑改进
质疑可以从两个层面开始:
· 应用层面上。根据应用效果的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践结果与理论之间都有差异)来质疑框架的实用性。
· 理论层面上。探索框架背后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和分析这些理论的不足。
但它也有两个主要缺陷:① 强调的补偿作用,较多重视生理组织方面,而忽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② 阿德勒的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忽略了人尚有积极的支配欲。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动机,我们最好在Censydiam消费动机分析模型应用的基础上,扩充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通过阅读《普通心理学》《人类动机》《动机心理学》等图书,你就能很快地了解到动机的分析包括生理分析、个体分析、社会分析、哲学分析四个层面,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处在生理分析和个体分析层面上。
同时,你能了解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单独说明我们对行为动机所知道的一切,即便诸如口渴这样看似简单的动机,也可能受到生理、习得、认知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12章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 快速掌握商业模式设计
所谓的商业模式,通俗的解释就是你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商业模式画布将商业模式分为九个基本构造块,具体包括: 第2节 步骤2 生搬硬套 表12-7 关键业务
8.重要伙伴
根据《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的介绍,关键合作构造块用来描述让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网络。
那么,这个ERP顾问培训机构都需要哪些供应商,以及哪些合作伙伴?
从实现价值主张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不难发现需要相应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如表12-8所示。
表12-8 重要伙伴
第3节 步骤3 质疑改进 1.应用层面上的质疑
在使用商业模式画布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还是收入来源,都是针对客户细分群体的。但是,在按照商业模式画布填充的时候,这个对应关系就被割裂了,很难被可视化地体现出来
IBM的业务领先模型(Business Leadship Model, BLM) 总结 完整演练了理解性认知技能的三步学习法:
步骤1挑选框架。挑选了商业模式画布作为商业模式设计技能的初始框架。
步骤2生搬硬套。严格按照商业模式画布九个构造块的要求,逐一完成了填充。
步骤3质疑改进。分别从应用层面和理论层面对商业模式画布做出了质疑。
第13章 行为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节 行为技能的学习要点
1. 行为技能的特点
1.程序性知识占主体
行为技能,是指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将一系列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合,最终趋于高度自动化时形成的一种技能,它占用的认知资源较少。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见到的行为技能有护士打针、流水线工人的生产线作业、年会上唱歌或弹奏乐器等。
相对来说,写字楼里的白领工作中包含的行为技能比较少。下面我以大家熟悉的体育运动为例进行说明。
2.强调动作的熟练度与准确度
评估一项行为技能是否精湛,主要指标是熟练度和准确度。
2. 行为技能学习上的误区
1.靠直觉而非模仿专业示范入门
2.盲目模仿,没有量力而行
3.一味重复,没有细化改进
第2节 行为技能的学习步骤及举例
四个学习步骤:
步骤1 挑选对象
·步骤2 量力模仿
·步骤3 分解简化
·步骤4 局部细化
第14章 综合运用: 如何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
第1节 需要避开的三大陷阱
· 生搬硬套先前知识或先前经验;
· 把自己当“一张白纸”,完全从零开始;
· 贪大求全,想“毕其功于一役”
第2节 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的五大学习步骤
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和新领域,最好能做到:
· 构建出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整体框架,哪怕是最粗颗粒度的框架。
· 将知识和经验提炼为更本质的一般性的内容,这样会更容易跨行业和跨领域迁移。
· 根据工作的需要,要先学基础性和急用的内容。
如何做到呢?下面这五个行之有效的步骤可以帮到你:
·步骤1 构建框架
如何更有效地构建一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框架呢?方法有三个。
1.方法1请教业内“专家”
2.方法2自己看书
原则1 选择内容较浅但覆盖广泛的图书
原则2 至少看三本
3.方法3参加培训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参加线下培训;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参加线上培训。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都要选好培训机构或培训老师,保证一定的质量。
·步骤2 比对迁移
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经常跳入的陷阱就是生搬硬套当前经验,或者把自己当“一张白纸”,从零开始,这两者都不可取。
跳出这两个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照步骤1的整体框架,看看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你已掌握的,哪些是你已知但未掌握的,哪些是你尚未掌握的。已掌握的就迁移过来,尚未掌握的就重新学习。
这里提醒一下,在对照整体框架做迁移时,比对的是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能力和素质。因为,能力和素质与行业无关。
(1)问问自己知不知道这个知识或技能应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说不出来,就先归到已知但未掌握中。
(2)如果你能说出某个知识或技能的前提条件,就接着问:在新行业或新领域应用时,前提条件有变化吗?如果没有,就是已掌握的;如果有,就要再判断一下在新的前提下你是否掌握这个知识或技能。
·步骤3 功利性学习
如何选择优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呢?参考标准有以下三个。
1.新行业或新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先掌握
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优先掌握。例如,你想转行做财务,借贷记账法这个基础知识是一定要优先掌握的。
2.与工作需要的迫切程度一致
还是以转行财务为例。例如,先安排你做应收会计的工作,你就要优先掌握跟应收会计有关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例如,记账的技能、应收账龄分析的技能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
假如,你想挑战自己,希望自己半年后就有能力做成本会计的工作,那么,在掌握应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就可以优先学习跟成本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根据功利性学习的要求,你一定要找到应用的环境,如帮同事或朋友的公司做成本结算之类的工作。
3.根据工作类型确定学习的深度
除了根据工作需要的迫切程度确定学习顺序,还要根据工作类型确定学习的深度。
·步骤4 整体应用
·步骤5 改进迭代
1.个人理解和应用出了问题
自问三个问题: ① 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②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 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2.应用前提不一致
应用前提不一致属于上一情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一种特殊的理解偏差。在学习和应用的时候多去了解它适用的场景和不适用的场景,就可以避免了。
3.理论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