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这种辨识真伪的能力,其它任何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意像基于记忆中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法的起源,本质,基本原理,详细的总结了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定义。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法学的知识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意识
注:又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言语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益人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和活动相反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观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里功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
什么是无意识
定义: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行为:有时候人的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现象,如挠头皮等动作
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察觉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瞬间,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局限性: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这种局限性通常是有感觉器官的特殊性决定的,与认知的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度有关
能动性:人能看到的东西不局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生物节律: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这些波动和变化与其身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睡眠及其阶段
第一阶段:脑电成分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
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
第4阶段:即深度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肌肉会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发生梦游、尿床等
前4个阶段的睡眠要经过60到90分钟,之后睡眠由深入浅再次进入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这是睡眠者会有翻身的动作,容易被惊醒,10~15分钟后睡眠会突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快速眼动阶段。这是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做左右上下运动,并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睡眠的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生态学理论:睡眠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
失眠
梦
关于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梦是潜意识过程的体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生理学: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识观点:梦负担着一定的认知功能。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
对梦的研究:奇异梦境、不连续性
催眠
对催眠的不同解释: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什么是催眠:人们会轻易地对暗示作出反应
白日梦与幻想
精神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药物成瘾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注意
特点: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指向性:在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紧张度越高,注意也越集中
注意和意识: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或什么东西不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注意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的功能:选择。对信息进行选择,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的时间,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注意的种类
选择性注意:个体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负启动: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无注意注意
刺激物的状态:刺激强度、刺激之间的差异的变化、刺激物的特异性
个体的主观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与精神状态
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一般通过警戒作用来测量。 注意动摇: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前者的注意内容并没有离开当前活动,而后者的注意内容已经变成新的活动。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暂时下降,另一种观点认为有机体的一系列技能活动都具有结论性,出于动摇是由机体的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用双作业操作进行研究。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
注意与认识资源分配
认识资源理论:把注意看成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识资源或认识能力。认识资源是有限的,当认识资源完成被占用时,新的字迹将得不到加工
双加工理论:人类的认识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意识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注意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朝向反射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刺激,一旦失去新意性,或者说人习惯了这种刺激,朝向反射也就不会发生了
脑干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