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含义 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意志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分类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科一 职业道德,内容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科一 第一章:职业理念,教育观(5+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生观(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观(4+4)(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科一 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的教育行为;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的教育行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
含义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分类
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意志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阶段特征
童年期
最基础时期,可塑性最强
少年期
过渡时期,半成熟半幼稚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
青年初期
生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开始发展和形成心理自我
教育含义
关键期
劳伦兹
2~3岁:口头语言
4岁:形状知觉形成
4~5岁:书面语言
应当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进行适当的教育
学习准备
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纵向和横向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四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体现在感觉和知觉的分化
心理表征
客体永久性
9~12月获得
即事物不在眼前仍知道它的存在
因果关系
前运算阶段(2~7岁)
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主要特征
单维思维
思维不可逆
自我中心化
皮亚杰“三山实验”
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多维思维
思维的可逆性(守恒)
去自我中心(去中心化)
具体逻辑推理
具有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 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抽象逻辑思维
假设-演绎推理
钟摆实验
思维的灵活性
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思维水平接近成人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练习和经验
分为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皮亚杰:“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社会性经验
涉及教育,学习,语言等方面
平衡化
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决定因素:主观能动性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心里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
动物进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
历史发展的结果
内化论
外部实践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
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适当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适应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人格
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核心
性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培养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培养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培养勤奋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青年晚期:形成亲密感
繁殖对停滞(30~60岁)
成年中期:繁殖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成年晚期:获得自我完满感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学校教育
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与周围食物的关系的意识
意义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认知)
自我体验(情感体验)
自我控制(意志控制)
发展
生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的形态
3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
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
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认知差异
认知方式
场独立与场依存
威特金:知觉实验
场独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场依存: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沉思型与冲动型
区别冲动与沉思的标准: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适当的唯一正确解答
发散型:思维沿着不同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
智力
智力测量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之比*100
智力测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最著名且最早)
比纳—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量表
智力差异
个体差异
个体间呈正态分布
群体差异
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差异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差异
特征差异
对待现实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类型差异
教育要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特殊儿童
概念
广义
是指因在身心发展或学习中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而需要给予区别于一般帮助的特殊服务的儿童
分为资赋优异、身心障碍两类
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学生、聋哑盲儿童
教育
随班就读、普通班加巡回辅导、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特殊班、特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