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形成原因:气候异常,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包含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3讲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农业基础等
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原料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工业布局原则:接近原料产地
典例: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工业布局原则:接近市场
典例:啤酒,家具制造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工业布局原则: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典例:电解铝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工业布局原则: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典例: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
工业布局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典例: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对原料,劳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加强了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大气污染型工业: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
水源污染型工业: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工业:远离居民区和水田
政策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不利影响
使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第24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工序上的联系:即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共用廉价劳动力等
工业集聚(意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地域
按形式分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按性质分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
原因: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有些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结果: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适宜类型
轻,薄,短,小型产品的生产企业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的生产企业
工业的地域联系
主要方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
意义: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
特点: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代表性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纺织,化工等
新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特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工业呈分散分布
代表性工业部门: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