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包括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小伙伴们赶快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2-12-06 11:19:04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r正=r逆
(1)系统的组成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平衡组成与达到平衡的动态无关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气相
液相
Kθ是量纲一的量
Kθ是温度的函数,与浓度分压无关
标准化学平衡常熟表达式必须与化学反应计量式相对应
多重平衡原理
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判断反应程度
Kθ愈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Kθ越小,反应进行的越不完全
Kθ不太大也不太小,反应物部分的转化为生成物
反应转化率
预测反应方向
反应商J
J<Kθ,反应正向进行
J>Kθ,反应逆向进行
J=Kθ,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计算平衡组成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时J=Kθ,反应物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增加,J>Kθ,反应逆向进行
平衡时J=Kθ,反应物浓度增加或生成物浓度减少,J<Kθ,反应正向进行
压力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部份物种分压的变化
体积改变引起的分压变化
压缩体积,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压缩体积,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惰性气体的影响
在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达到平衡,载定温压缩,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在定温定容已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引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对于定温定压已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引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进行
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
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主题
无机化学
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r正=r逆
(1)系统的组成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平衡组成与达到平衡的动态无关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气相
液相
Kθ是量纲一的量
Kθ是温度的函数,与浓度分压无关
标准化学平衡常熟表达式必须与化学反应计量式相对应
多重平衡原理
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判断反应程度
Kθ愈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Kθ越小,反应进行的越不完全
Kθ不太大也不太小,反应物部分的转化为生成物
反应转化率
预测反应方向
反应商J
J<Kθ,反应正向进行
J>Kθ,反应逆向进行
J=Kθ,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计算平衡组成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时J=Kθ,反应物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增加,J>Kθ,反应逆向进行
平衡时J=Kθ,反应物浓度增加或生成物浓度减少,J<Kθ,反应正向进行
压力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部份物种分压的变化
体积改变引起的分压变化
压缩体积,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压缩体积,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惰性气体的影响
在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达到平衡,载定温压缩,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在定温定容已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引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对于定温定压已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引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进行
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
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氧化值
①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
②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③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在氟的氧化物中,如OF2 和O2F2中,氧的氧化值分别为+2和+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电化学电池
原电池的构造
两极一液一回路
①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表示
②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 ”分开,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cB,pB
③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一边用“,”分开
Pt | Cl2(p) | Cl-(c)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的最大功和Gibbs函数
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势与甘汞电势
氢为0
甘汞电势为0.2415
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或分压
介质的酸碱性
氧化型形成沉淀 ,E↓; 还原型形成沉淀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 的相对大小。若 (氧化型) < (还原型),则 E↓;反之,则 E↑。
配合物的生成
电极电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 相对强弱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计算难溶电解质溶度积(Ksp ) 计算弱电解质解离常数 (Ki )
元素电势图
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组成
路易斯酸为形成体
路易斯碱为配位体
配位原子
单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
配位数
螯合物
配合物的化学式与命名
配盐: 先阴后阳 , 简单酸根加化 , 复杂酸根加酸 先离子后分子 同是离子或同是分子 , 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配位原子相同 , 少原子在先 按非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先无机后有 配酸: xxx酸 配碱: 氢氧化xxx
配合物的分类
螯合物
多核配合物
简单配合物
复杂配合物
烯烃配合物
多酸性配合物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解离常数与稳定常数
配体取代反应与解离反应
硬酸
硬碱
软酸
软碱
硬亲硬 , 软亲软
螯合效应: 螯合物比具有同配位原子的配合物更稳定
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质子的给予体 碱,质子的接受体 共轭酸碱 两性物质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 水是两性物质,自身的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盐类的水解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非水溶液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酸碱的强度取决于酸自身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
水的解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常数
溶液的pH值
pH+pOH=14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越大 , 酸性越强
稀释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 ,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溶液的稀释而增加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盐溶液的解离平衡
强酸弱碱盐 (离子酸) 弱酸强碱盐 (离子碱) 酸式盐 (其酸碱性比较水解和电离的程度)
子主题
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 , 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弱电解质 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
缓冲溶液: 具有能保持本身pH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也就是不因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 显著改变pH的溶液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子主题
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存在 , 通常用初始浓度c0(a) ,c0(b)代替平衡浓度c(a) ,c(b)
若缓冲溶液是由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 , pKa则由pKa + pKb = pKw求得
分清缓冲溶液中的共轭酸 , 然后再确定pKa值 pKa指的是共轭酸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
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缓冲溶液的pH主要是由 pKa决定的 , 还与cb/ca 或 nb/na有关 缓冲能力与缓冲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 cb , ca较大时,缓冲能力强。 cb/ca 或 nb/ na接近1时 , 缓冲能力大
缓冲范围和缓冲能力
缓冲溶液配制所需条件: 1.所选择的缓冲溶液 , 除了参与和 H+或 OH– 有关的反应以 外 , 不能与反应系统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副反应 2pKa尽可能接近所需溶液的pH值
酸碱指示剂
酸碱电子理论
路易斯酸: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原子、 分子、 离子
路易斯碱: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原子分子离子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
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溶度积规则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的作用
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的作用
pH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难溶金属氢氧化物
硫化物
Kspa
越大,金属硫化物越易溶
沉淀的配位溶解
两种沉淀平衡之间的转换
分布的沉淀
1同类型Ksp比较Ksp大小2.离子浓度
沉淀的转化
子主题
无机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22级2班20221007153杨亚轩15932359336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氧化值
①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
②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③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在氟的氧化物中,如OF2 和O2F2中,氧的氧化值分别为+2和+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电化学电池
原电池的构造
两极一液一回路
①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表示
②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 ”分开,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cB,pB
③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一边用“,”分开
Pt | Cl2(p) | Cl-(c)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的最大功和Gibbs函数
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势与甘汞电势
氢为0
甘汞电势为0.2415
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或分压
介质的酸碱性
氧化型形成沉淀 ,E↓; 还原型形成沉淀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 的相对大小。若 (氧化型) < (还原型),则 E↓;反之,则 E↑。
配合物的生成
电极电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 相对强弱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计算难溶电解质溶度积(Ksp ) 计算弱电解质解离常数 (Ki )
元素电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