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考,快与慢》听书笔记 (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经典之作,彻底颠覆你对思考的看法!横扫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他还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编辑于2022-12-06 14:51:59 江苏省该合集包含互联网从业人员常用的知识合集,主要包含UI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运营设计、短视频运营、新媒体写作等等,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希望对各位宝子有帮助。
该合集汇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通风、肿瘤和心脏病等7种慢性病,从基础的生理代谢入手,追本溯源剖析病因,把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捋清楚,让患者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病的,并且该如何饮食。
该合集中包含抖音直播创业的四大模块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四大模块主要为学习准备,破冰破圈,提升技巧,收获成功,一共分为23个子模块,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知识体系
本思维导图为宝子们提供了小红书创业思路,AI宠物定制也成为了新宠,暂时没有方向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尝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三大模块“提升技巧”,主要涵盖直播专业名词,抖音推流机制,如何拉流量、接流量、稳流量、做数据,如何布局一场完整的直播以及直播各阶段如何突破等内容,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二大模块“破冰破圈”,主要涵盖开播前的准备,首播怎么播,二播怎么播以及如何锻炼直播能力和怎么克服恐播,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该合集包含互联网从业人员常用的知识合集,主要包含UI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运营设计、短视频运营、新媒体写作等等,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希望对各位宝子有帮助。
该合集汇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通风、肿瘤和心脏病等7种慢性病,从基础的生理代谢入手,追本溯源剖析病因,把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捋清楚,让患者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病的,并且该如何饮食。
该合集中包含抖音直播创业的四大模块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四大模块主要为学习准备,破冰破圈,提升技巧,收获成功,一共分为23个子模块,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知识体系
本思维导图为宝子们提供了小红书创业思路,AI宠物定制也成为了新宠,暂时没有方向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尝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三大模块“提升技巧”,主要涵盖直播专业名词,抖音推流机制,如何拉流量、接流量、稳流量、做数据,如何布局一场完整的直播以及直播各阶段如何突破等内容,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二大模块“破冰破圈”,主要涵盖开播前的准备,首播怎么播,二播怎么播以及如何锻炼直播能力和怎么克服恐播,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 思 考 , 快 与 慢 ︾ 丹 尼 尔 · 卡 尼 曼
导图整理:互联知识黑洞
参加书目:《思考,快与慢》
书目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制图软件:亿图脑图
第 一 部 分 系 统 1 、 系 统 2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系统1
定义: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1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
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
系统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你个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现的都是常态下的思维模式。
系统2
定义: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
系统2是唯一一个可以按规则运行、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
控制思想和行为是系统2的任务之一
易变和怀疑是系统2的职责范围
系统2掌管怀疑和不信任的大权,当人们劳累或是精力耗尽时,总会擅离职守。
错觉
视觉错觉: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
认知错觉:思维方面引起的错觉
长名称
会占用更多大脑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空间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谁是主角
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
系统2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
系统2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来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有限注意力
大脑正处于冲刺的状态,就有可能(对次要信息)产生有效的屏蔽
大脑的使用超负荷,其处理则是有选择性且精确的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
最省力法则
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两种努力形式
大多数人保持连贯的思维或时不时积极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
心流,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问题
自我控制
认知负担会减弱自我控制
睡眠/喝酒会减弱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至少会令人丧失一部分动力
避免思维上懒惰
“勤快人”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
两种思维
一种思维(他称其为算法)负责的是慢思考和要求很高的计算活动。
一种能力,他称其为理性
联想的神奇力量
联想激活
事物在你的大脑中唤起的想法激发出许多其他的想法,而且这些联想的行为在你的大脑中迅速扩展开来。
联想原则(大卫·休谟)
相似性
时空相接
因果关系
启动效应
如果你最近看到或者听到“喝__”这个词,你可能会填上偏旁为“氵”的“汤”字
如果你刚看到了“运动__”这个词,你可能就会填上“场”字了。
启动联想的概念也能引起其他概念,尽管这种能力不算强。
启动效应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启动效应可能影响到你的欣慰和情绪
佛罗里达效应
第一,尽管没有人提过“老年”这个词,但上述那组词令人想到了年迈;
第二,这些想法催生了一种行为,即缓慢行走,这个行为与老年人相关。
概念运动效应
这个由概念影响行为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概念运动效应
麦克白效应
当人们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玷污,往往也会引发他们清洗自己身体的想法,这种冲动被称为“麦克白效应”。
人们清洗的身体部位往往是那些令他们深感罪恶的部位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认知测量
认知放松
没有障碍、没有新情况、没必要转移注意力或投入更多精力。
提高认知放松(启动、清晰的字体、事先看到词)的操作能增加人们将词视为相互联系的可能性。
认知紧张
紧张说明存在某种问题,且需要不断调动系统2参与其中。
错觉
视觉错觉
那些令人产生误解的图片
记忆错觉
当你指认一个早已见过的词语时,会感到更加放松。正是这种放松使你产生了那种熟悉的感觉。
判断
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
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作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
曝光效应
定义:重复某种刺激和这一刺激最终带来的轻微情感波动之间的关系
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
当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看见了刺激物时,其曝光效应会更强。
重复曝光构成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组织与社会整合又是心理稳定与社会稳定的基础。
好心情与坏心情
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卸下防备并没有什么影响;
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从第一次的惊喜到第二次的习以为常
字母“B”与数字“13”
你本可以将它们看做是“A13 C”和“12 B14”的,但你却没有这样做。
完整的环境能帮助你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因素。
你作了一个确切的选择,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了。
系统1不会记得自己放弃的几个选项,甚至都不记得曾有过多种选择
光环效应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
我们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的确很重要,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而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消解掉了。
解除错误关联
想要从大量证据来源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你应设法使这些来源相互独立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系统2
调动注意力并通过搜寻记忆去寻找答案。
系统1
不断监视着大脑内外发生的一切,没有特定意图,也无须付出多少努力,只是对当时的情形作出全方位评估。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替代
“目标问题”就是你想要作出的评估。
“启发式问题”就是你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的那个更简单的问题。
情绪启发是替代的一种,即将简单问题(我对它感觉如何)的答案当做较难问题(我对它评价如何)的答案。
第 二 部 分 启发法与偏见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小数定律
是普遍性偏见的一种表现,即对事物的信任多于质疑。
我们常夸大所见事物的相容性和连贯性
如果相信小数定律,急于下结论的机制就会运作起来。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锚定就是一种暗示
调整不足是锚定效应的原因之一
启发效应是锚定效应的原因之一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
你希望估测某一范畴的大小或某一事件的(发生)频率,但你却会提到自己想到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
可得性偏见
可得性偏见会影响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有利于团队关系融洽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情绪启发式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项技术,则只会想到其缺点和寥寥几个优点。
如果他们喜欢某项技术时,他们就会认为此项技术更有优势、风险更小
效用层叠
效用层叠是一连串自持事件,它可能开始于对相对次要的事件的媒体报道,然后会引起公众恐慌和大规模的政府行动。
效用层叠是真实的,它无疑扰乱了公共资源分配的重点
效用层叠也会通过呼吁人们关注风险和增加降低风险预算总额的措施来创造长期效益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典型性启发
典型的形象特征左右着我们对典型性的判断
典型性的第一宗罪就是,它过于喜爱预测不可能发生的(低基础比率的)事件。
典型性的第二宗罪是它对证据质量不够敏感。
基础比率预测
以相对合理的基础比率对结果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质疑你对证据的分析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合取谬误
通过直接比较,人们总会认为两个事件(在此即为银行出纳和女权主义者)的联合出现比只出现其中一件事(银行出纳)的可能性要大,此时就出现了合取谬误
少即是多
他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情节,还坚持说这个情节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这不是真的,这只是个貌似合理的故事而已。
对于贵重的产品他们还附赠一个便宜的小礼物,这样的话,整套产品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少即是多就是这个意思。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统计学基础比率
统计学基础比率普遍受到轻视,当人们手头有与该事件相关的具体信息时,有时还会完全忽略这一比率。
因果关系基础比率
因果关系基础比率被视为个别事件的信息,人们很容易将这一比率与其他具体事件的信息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回归平均值
这种现象与表现质量的随机波动相关。
不可避免的随机波动与因果解释会关联会让人产生误解
回归效应无处不在,很多可以说明这一效应的误导性因果事件同样司空见惯。
第 五部分 两个自我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体验效用
体验效用注重的是当下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到的真实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感受称之为体验效用
决策效用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的感受称之为决策效用
决策效用是根据回忆来得到我们对活动的感受。
决策效用往往遵循以下两个特点
峰终定律
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过程中最糟糕(完美)感受和最后时刻的糟糕(完美)感受程度进行平均加权而得到的。
过程忽略
过程中持续的体验对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基于记忆的决策
基于记忆的决策效用往往会出现偏差,比较记忆并不是那么可靠。决策不会产生最有可能的体验,对未来感觉的预测也会是错的。
人生如戏
谈到人生如戏
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关于上一次旅行,你还能记起多少?
你有多幸福?
测量一个人的幸福感应该对他生活中连续时刻的幸福感进行评估。
人在某个时刻的心情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境而不是其他,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当时正在关注什么,我们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关注的事情。
比起生活经历,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会对某个人对生活的估测产生更大的影响。
思考生活
人们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评估往往取决于少数非常容易联想到的点,比如家庭、工作或者一些重大的时刻,甚至有可能是目前的心情,而并非取决于对生活中所有领域的仔细衡量。
我们体验幸福的能力和身高、智力一样是受遗传影响的,所以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因为个性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评估。
聚焦错觉
当我们过多地关注某个方面,就会忽略其他方面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错误想法
因情感预测的错误而导致不佳决策。比如我们经常夸大购买大件商品或变换环境对我们未来幸福感的影响力。这通常是由于我们忽视了时间的作用。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期望效用理论
它并不是按照心理学模式设计的,它是基于理性的基本原则(原理)作出的逻辑选择。
伯努利的财富效用
效用是关于财富的对数函数。如果这个函数是正确的,则1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间的心理距离与1000万美元与1亿美元间的心理距离是一样的
伯努利理论的错误
3年前,他有2万美元的奖金,他对此已经很满意了,但他的薪水自那以后只涨了20%,所以他需要更多的奖金来获得同样的效用。
两个人都愿意接受自己拿到的薪水,但他们对这份薪水的满意度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参照点是不同的。她目前的薪水更高。
她在申请离婚赡养费。实际上她愿意调解,但他更愿意上法庭。这种分歧是意料之中的——她只能稳赚,所以要规避风险;而他面对的却都是糟糕的结果,所以他更愿意冒险。”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伯努利理论vs前景理论
伯努利理论:你只需要了解财富的状态就可以决定其效用
前景理论:你还需要知道参考状态,因此前景理论比效用理论更复杂
前景理论三个认知特征
评估与一个中性参照点相关,这个参照点有时也被视为“适应水平”。
一种降低敏感度的原则在感觉维度和财富变化评估活动中都是适用的。
第三个原则是损失厌恶。当我们对盈亏进行直接比较或权衡时,亏似乎比盈影响更大。
损失厌恶
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有50%的概率损失1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200美元。
前景理论缺陷
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
对人类产生直接情绪影响的是得与失的情绪,而不是财富和普遍效用的长期前景。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无差异曲线图
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参照点发生变化。
第二,改变的不利之处比有利之处更突出,其有利之处包括对倾向于现状的偏见。
禀赋效应
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公平性基本原则
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可能性效应
可能性效应指的是我们会高估那些出现可能性极低的结果。
比如当某个事情概率为0时,你对此不抱任何希望,因为根本不会发生。
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指的是,那些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概率非常高,但不是100%)的结果实际受到的重视程度要小于其理应受到的重视程度。
只要概率不是百分之百,你就会有不安全感,注意力始终盯在那少的可怜的极小概率上。
四重模式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模型
确定性效应
第一种情况,你有95%的概率获得一万元,这是典型的确定性效应。你不会过多关注那95%的概率,而是会一直担心那可能会一无所有的5%。于是你选择规避风险,接受妥协方案。比如选择直接获得确定的9000元。
第二种情况,是关于损失的。你有95%的概率损失一万元,同样的道理,由于确定性效应,在大概率与小概率面前,你大多数会关注小概率事件。你觉得你是那5%的幸运儿——你能免于亏损。于是你选择冒险。
可能性效应
第三种情况,你有5%的概率赢得一万元。你觉得你是那个幸运儿,所以你选择参与这个活动。
第四种情况,你有5%的概率损失一万元。当你损失的概率为0时,你就会非常有安全感。而一旦有了这个概率,哪怕很低很低,你也担心这种“霉运”会降落在你头上。所以你会想尽任何办法避险。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越大
“即使在日本,海啸也很少发生,但是海啸在我们头脑中的画面非常生动形象,游客也因此会高估海啸发生的可能性。”
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决策可能截然相反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灾难循环,即先是言过其实,之后作出过高权衡,最后忽视此事件。”
主要注意力和显著性会导致人们过高评估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过高权衡低概率的结果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宽框架还是窄框架?
窄框架
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
善于使用窄框架的决策制定者在每次面临风险决策时都会带有偏见
宽框架
一个有4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
外部意见将注意力从当前情境的特性转移到类似情境结果的数据上。外部意见是思考计划的宽框架
风险政策在一组类似的选项中嵌入了一个特别有风险的选项,也利用了宽框架
偏见对立
规划谬误中的过度乐观
乐观主义者认为他们做决策时比在实际情况下更为谨慎
损失厌恶中的过度谨慎
而损失厌恶者则会正确地拒绝危险的提议(在没有外部意见的情况下,他们是可能接受这些提议的)。
如何消除过度乐观和过度谨慎
将外部意见与风险政策结合来考虑应该可以实现其目的。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心理账户
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过程。
人们对由于不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行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后悔)
处置效应
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评估结果的逆转
联合评估引发偏好逆转
在单一评估和联合评估中,每种水果都可以直接进行对比,因而也就不存在偏好逆转了。
你认为这个演讲非常成功,这是因为你将这个演讲和她的其他演讲作了对比。要是和其他人对比的话,她仍然不怎么样。
当你将框架放大时,你就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事实往往如此。
当你单独看某件事时,你很容易受系统1的情感反应的支配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框架效应
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获得的框架下
他们更愿意选择确定的事
在损失框架下
他们更愿意选择赌一把。
情感的框架效应很难抵挡
框架研究三个主要的发现
在受试者的选择和框架相一致时,与情绪激发相联系的大脑区域(大脑扁桃体)会很活跃。
在受试者没有顺从自己的意识时(即他们在已知确定的事是损失时,依然选择确定的事),和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相联系的大脑区域(前扣带)会更活跃。拒绝系统1参与其中,显然会产生矛盾。
最“理性的”受试者,即那些最不易受框架效应影响的人,大脑额叶区的活动会加强,该区域可将情绪和引导做出决策的理性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知道”的错觉
只有在所了解的事情属实且其表现也真实的情况下,我们才会用“知道”这个词
危机是不可知的。在这个情境中运用“知道”一词很反常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认知错觉
主观自信与专业文化为认知错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对认知放松和联想一致性的理解将这种主观自信深深地植入了系统1
有效性错觉
身边的人有同样的想法时,不论这种想法有多么荒唐,人们都能保持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技能错觉
处于金融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很大一部分人就会相信自己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极少数人之一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人工判断和公式运算
不管何时,只要公式能替代人工判断,我们至少应该考虑一下(运算法)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专家型直觉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规划谬误
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
不切实际地接近理想状况(的计划和预测)
可通过参考类似案例的数据得到提高(的计划和预测)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乐观偏见
当个人或是机构自愿承担重大风险时,乐观偏见都发生了作用,甚至起到了主导作用
性情乐观
性情乐观的好处是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但是这种坚持可能需要付出很高昂的代价。
亿图×简知APP 听书笔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