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七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
第十七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详细的总结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社会经济与优抚政策。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六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关税: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进的物品征收的税、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段时间里,存在着关国内关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但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等。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知识梳理,包括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十七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战国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等
具有不平等性
汉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
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隋
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
唐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修户籍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地州郡县人口100级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的黄籍和白籍
宋
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住户只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元
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名户、匠户,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级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
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者称为黄籍。以里甲制为基础。
清
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
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
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实行里甲制
什伍组织
唐朝
邻保制度
北宋
保甲制
明朝
十家排法
清朝
清初
里甲制
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原因:1⃣️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儒家民本仁爱思想,佛家慈悲为怀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缓和矛盾
汉朝
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文帝
置仓积谷,预备荒年,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社会救济
秦汉时期鸠杖、唐朝的养病房、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救济院
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仓,赈济族人
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
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