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物理必修一
这是一个关于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思维导图,包括运动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编辑于2022-12-09 12:13:10 青海省高中物理必修一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即忽略物体大小和形状,将其简化为有质量的物质点称质点,由问题性质决定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参考的物体为参考系
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及其变化,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初,末,时
时间间隔:内,经历,历时
路程和位移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变动相同
矢量和标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位置变化:I=X2-X1
位移:△X=X2-X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坐标的变化量:I=△X=X2-X1
时间的变化量:△t=t2-t1
速度:用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运动快慢。U=△X/△t,单位为米每秒。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U=△X/△t称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表示。公式:a=△U/△t=v-v0/△t,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从图象看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把运动开始时刻到t时刻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变化量,而t时刻的速度U与开始时刻速度U0(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变化量,即1.△t=t-0;2.△U=U-U0,2式除以1式得:U=U0+at。就是表示关系的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U0t+2/1at2。当初速度为0简化为X=2/1at2
用图像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U2-U02=2ax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
性质: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力: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力,线段按一定比例画出,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方向,箭尾表示作用点。
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收到地球吸引,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公式:G=mg当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则称这个点为重心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一切物体皆相互吸引,只是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电磁相互作用:在电荷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相同的
强相互作用:有一种强大的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核紧密的保持在一起
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因为力的作用使得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弹性形变:指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
弹性限度:因为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不能完全恢复
弹力:形变之后,为了恢复原状,多接触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绳子的拉力
弹簧
斜率:△x/△F
胡克定律:F=kx mg=kx,K为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
摩擦力
静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滑动的力。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公式:F=uFN其中u叫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
合力:当物体受几个力产生的共同作用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四边形定则:两力合成以表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则邻边的对角线代表合力大小和方向。
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和多个力作用时,有的情况是共同作用在一个点上,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知道一个力,求它的分力
矢量相加法则
三角形定则:将两个矢量收尾相接求合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按照算数法则相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力迫使其改变
惯性与质量
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将比式写成等式为F=k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为F=ma
力学单位制
关系式:U=△X/△t
基本量:选定几个物理量单位,能利用物理量的关系推倒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基本量根据关系推倒出其他单位
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组合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加速度由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决定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所受到的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由静止下落时,初速度为0
2.运动中只受重力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即忽略物体大小和形状,将其简化为有质量的物质点称质点,由问题性质决定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参考的物体为参考系
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及其变化,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初,末,时
时间间隔:内,经历,历时
路程和位移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变动相同
矢量和标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位置变化:I=X2-X1
位移:△X=X2-X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坐标的变化量:I=△X=X2-X1
时间的变化量:△t=t2-t1
速度:用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运动快慢。U=△X/△t,单位为米每秒。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U=△X/△t称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表示。公式:a=△U/△t=v-v0/△t,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从图象看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把运动开始时刻到t时刻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变化量,而t时刻的速度U与开始时刻速度U0(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变化量,即1.△t=t-0;2.△U=U-U0,2式除以1式得:U=U0+at。就是表示关系的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U0t+2/1at2。当初速度为0简化为X=2/1at2
用图像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U2-U02=2ax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
性质: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力: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力,线段按一定比例画出,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方向,箭尾表示作用点。
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收到地球吸引,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公式:G=mg当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则称这个点为重心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一切物体皆相互吸引,只是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电磁相互作用:在电荷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相同的
强相互作用:有一种强大的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核紧密的保持在一起
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因为力的作用使得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弹性形变:指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
弹性限度:因为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不能完全恢复
弹力:形变之后,为了恢复原状,多接触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绳子的拉力
弹簧
斜率:△x/△F
胡克定律:F=kx mg=kx,K为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
摩擦力
静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滑动的力。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公式:F=uFN其中u叫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
合力:当物体受几个力产生的共同作用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四边形定则:两力合成以表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则邻边的对角线代表合力大小和方向。
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和多个力作用时,有的情况是共同作用在一个点上,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知道一个力,求它的分力
矢量相加法则
三角形定则:将两个矢量收尾相接求合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按照算数法则相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力迫使其改变
惯性与质量
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将比式写成等式为F=k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为F=ma
力学单位制
关系式:U=△X/△t
基本量:选定几个物理量单位,能利用物理量的关系推倒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基本量根据关系推倒出其他单位
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组合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加速度由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决定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所受到的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由静止下落时,初速度为0
2.运动中只受重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