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和力
下图是一篇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章节的思维导图,内容主要讲述机械运动、直线运动以及力和重力力的合成与二力平衡
声(拼音:s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由“殸(磬的古字)”和“咡(听的古字)”构成,本义指敲击悬磬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各种声音。转作动词,引申为发声、宣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在机械工程里面,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概念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
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物体A是静止的
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物体A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参照物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
所选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物体 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的速度
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v=s/t)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
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应用
能找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能找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能计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图像
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v=s/t
力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要有两个物体
(这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力分别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他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
二力平衡
在两个力或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学中就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这几个力所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即这几个力的合力为0)
保持平衡的条件
当平衡力沿同一条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保持平衡状态(同体,反向,等大,共线)
重力 力的合成
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质量不同,受到的重力大小也不同
g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记为g g的意义是: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即:g≈9.8N/kg
在SI制中,g的单位是牛/千克,用符号表示为g/kg
G/m=g 即:G=mg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F₁和F₂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我们就可以用力F来替代这两个力F₁和F₂,F叫做F₁和F₂的合力(等效替代)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求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
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差,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