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悲惨世界
这是一篇关于悲惨世界的思维导图,法律的条文是死板的。在我们的文明里,有许多令人心寒的时刻。一个有思想的生物被迫远离社会,找到了无可挽救的遗弃,那是何等悲惨的日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悲惨世界
故事简介
起因
悲惨命运的开始
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
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他只得去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判处五年徒刑
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刑期也从五年加到了十九年
假释出狱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冉·阿让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即使同样是做苦工,假释犯得到的报酬也只是别人的一半。
主人公心理
绝望
愤懑
经过
命运的转折
盗银器事件
正在他感到灰心气馁的时候,冉·阿让遇到了米利埃主教,他好心收留冉·阿让,他在自己家里过夜。
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却为了生计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在潜逃途中被警察抓住,善良的米利埃主教声称银器并不是冉·阿让所偷,而是自己送给他的,并且连银烛台也一同赠给了他
冉-阿让也被这一位主教的宽厚与爱心所感化,获得了新生的勇气,决心从此去恶从善
疑惑
怀疑
最后被感化
重要情节
芳汀的悲惨命运
她真心爱着一位大学生并以身相许,失身怀孕,但这个大学生却是个逢场作戏的轻薄儿,对她虚情假意,不久便弃她而去
芳汀为了有时间赚钱,把女儿寄养在泰纳迪埃家
她被解雇,再也没有人肯雇用她,她无法靠劳动养活自己和寄养在别人家的女儿
最后沦为娼妓,变为社会的奴隶,最终受刺激死去
珂赛特的坎坷命运
泰纳迪埃夫妇俩随时随地地侮辱、虐待、殴打小柯赛特
冉·阿让带珂赛特回到巴黎,将她抚养成人,过上了暂时的平静生活
与青年马吕斯相爱
结局
悲伤又温情的结局
马吕斯知道冉·阿让原来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救命恩人,连忙去接他来同住
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尤斯怀里与世长辞
经典名句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些都是战场,都有它们的英雄,无名英雄,有时比显赫的英雄更伟大。
法律的条文是死板的。在我们的文明里,有许多令人心寒的时刻。一个有思想的生物被迫远离社会,找到了无可挽救的遗弃,那是何等悲惨的日子。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艺术成就
《悲惨世界》是雨果创作高峰时的巨著,是雨果现实主义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主要人物
冉·阿让
冉阿让是统领《悲惨世界》全书的一号主人公,是雨果善良与博爱的象征,是比声名显赫的英雄更伟大的无名英雄
米里哀主教
是作者雨果的真实写照,代表了雨果的观点。他是人道主义的象征,正是米里哀主教的善良与博爱感动了冉·阿让,促使这个陷入歧路的犯人走上正路
芳汀
芳汀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况是冉·阿让与沙威发生冲突的导火索,也是冉·阿让尽心寻找柯赛特,并为柯赛特奉献和牺牲的原因。芳汀的经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城市,却被无情的青年诱骗
沙威
沙威警长对冉·阿让的追捕使全书充满悬念和戏剧效果。沙威象征当时可恶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维护当时落后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执狂,沙威是当时社会病态秩序的真实写照。
马吕斯和柯赛特
这对青年情侣的人格正是雨果所追求的善良和博爱理想的化身。两个有情人以其轻松迷人的情节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所强调的严肃与欢乐融合的特点。在雨果看来马吕斯和柯赛特都是未来的希望:这对青年终将绕过资产阶级安于现状和自私自利的小路,走上冉·阿让的人道主义大路
写作目的
为在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鸣不平
憎恶世间所有不平等的制度以及它带来的黑暗腐朽的环境
塑造出人道的化身:冉阿让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谴责资本主义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压榨
写作背景
地点
法国
时间
法国大革命后的十九世纪初期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社会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不久,社会动荡不安
社会中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却受歧视和压迫
当时的法典和秩序残酷不公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年—1885年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