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南乡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情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济世情怀和兼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是一篇关于4天净沙·秋思的思维导图,全诗,情感诗人,选取10种景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在外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这是一篇关于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思维导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南乡子
整体
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上下片的内容以及抒发的情感
①上片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感沉郁悲怆。
②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6本首词的写作特色
①问答入词。全词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相互呼应。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也从中看出词人雄壮的情怀。
②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③融古语、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浑厚雄壮,意境高远。
1中心思想(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这首词热情A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暴,
其实是借古讽今
表达了词人C对沦丧的中原故土的怀念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也委婉表现B词人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愤慨。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2设问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
通过一问一答,反映词人由眼前美景而引发的家国之思。
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神州:中原地区。
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只有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
2修辞
设问
在两问两答之中抒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以及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比喻
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
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化用。②“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意,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感慨千古兴亡的历史变迁,一如江水滚滚东流。⑤A透露出词人面对江水产生的无奈、伤感、抑郁之情+⑤表现词人对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①“悠悠”一语双关,③④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⑤
炼字
“悠悠”叠词,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表现词人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的伤感、无奈之情。
7一问“何处”,二问“多少事”作用
①两次问答由登楼远眺,想到大好中原已经沦陷,到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②层层递进,抒发作者对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年少万兜鍪móu, 坐断东南战未休。
翻译:当年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他)占据东南,(与敌人)不停地征战。
3反衬
作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气魄。
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翻译: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生个儿子应当像孙权那样的。
4用典和设问
写天下仅有两人能与孙权匹敌。
③表达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苟且 偷安的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用典
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 典故。
通过《三国志》中曹操与刘备的对话强调孙权乃当世屈指 可数的英雄。
两者
②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自问自答中,热烈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暴,词人借古讽今,暗讽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行径,抒发作者愤懑之情。
“生子当如谋”赞颂孙权的用意(一样)
借古讽今
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对英雄的渴慕。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人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
表达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①借曹操赞美孙权的典故,凭吊千古英雄,感叹当今南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表达词人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沦丧的中原故土的怀念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5语言风格豪放体现在
①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推进,气势越来越强,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
②“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诗意,“天下英雄谁敌手”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两次用《三国志》中的典故,旁征博引,纵横开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气魄宏大,格调昂扬。
③“神州”“满眼”着眼宏大,“千古兴亡”“不尽长江”悠远绵长,“万兜鍪”“坐断”英雄豪气,都给人雄壮豪放之感。
下片如何塑造孙权英雄形象的
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从正面表现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英雄气概;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刘备的英雄形象和曹操赞美孙权的话,从侧面烘托了孙权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