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等写作学引论
高等写作学引论知识梳理,包括写作学科论、写作本质论、写作状态论、写作行为论、写作教学论等等。
编辑于2022-12-14 18:39:15 上海高等写作学引论
0 写作学科论
01 从边缘到中心: 信息社会与写作学科
1,信息社会:人类进入“写作时代”
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与写作时代
2 写作在信息社会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创造和加工信息的写作行为
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环节,过程的写作行为
作为生产,表现情感的写作行为-艺术和休闲的写作
作为学习方法,过程的写作行为-写作通过写作
作和为思维训练,素质教育手段的写作
文章写作在现代传播媒体和传播活动中的独特优势
3 信息社会需要建立独立的写作学科
信息社会写作教学的迫切性
信息社会需要独立的写作学科
02 在边缘处综合:当代写作学科的独立性
1 写作不是语言学
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尴尬
中国图书分类界对写作学学科的归属的理解
写作学为什么被误认为是语言学
写作学为何不属于语言学领域
2 写作不是文艺学
把写作学确定为文艺学的“边缘学科”“相关学科”是准确的
写作学为什么不属于文艺学的领域
3 写作学 修辞学 文体学
写作学与修辞学的关系
写作学与文体学的关系
4 中国学术传统:有独立的写作学
文章大国与写作理论的辉煌
理论关注:中国古代写作学的特点
03 在边缘处崛起:当代写作学的壮丽景观
1 20世纪前80年中国写作学的命运
西方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的引进与中国现代写作学基本话语的形成
"八大块”文本主义写作学的形成
被人颠覆的历史教训: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现代写作学的反思
2 20世纪80年代:写作行为宏观操作机制的探索
1978 - 1983 从八大块转向文体技法论
1983-1985 从文本主义转向写作过程论
1986-1988 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
1988-1990 从写作主体论转向写作文化论
3 20世纪90年代:探索写作行为微观操作原理
从梯级模型到场论模型:写作能力内在机制原理
从非线性,非稳太到写作分形:对写作复杂性的思考
"写作思维”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c地思维的思维:“写作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非理性写作与非构思i写作的观念给你理论的提出
1 写作本质论
04 写作的概念
1狭义写作,亚写作,广义写作
狭义写作
亚写作
广义写作
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2 写作的特征
写作成品的特征
写作行为的特征
写作思维的特征:充分性
3 写作的概念
流行的写作定义
写作新定义
05 写作哲学
1 秩序创生:人类写作的最终渴望
秩序:写作行为的本体(终极动力)
秩序的类型,结构
写作秩序的三个层次
写作秩序的功能
秩序化:写作行为的终极本质
2 性质思维:写作秩序与写作选择
写作选择是表达秩序的选择
选择即秩序化
选择机制:处境,前提与写作文化控制
写作思维即性质思维
3 秩序感:作为文章规范的本质
"文”,“章”与“文章”的酼与引申义
"章”之本义与本质
文章的定义
4 写作的本质
2 写作状态论
06 写作状态
1 对写作状态的自律性描述
“四体化一”论
"五要素 ”论
2 对写作状态的自律与他律性的描述
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论
华莱士 马丁的叙述模型
当代修辞学的三维修辞状态模型
3 写作行为状态的控制场论
最后中介的缺席:对他律性写作状态模型的批判
场的基本概念
写作控制场的描述
微观写作场现象
作为写作意识的写作场
末完成线性:写作场状态的内存机制
探索写作复杂性的写作场论学术方向
场论写作学:当代写作学的学术突破
07 写作意识
1 文章图样意识
文章图样是一个客观存在
文章图样是什么
文章图样的层次结构
文章图样的形成
2 主题意识
主题的定义
主题的本质:对象意识
主题的流动意识
主题的多维意识
3 读者意识
读者心理
读者接受能力
读者与作者的关系
08 写作美学
1 写作美学何以可能
一门年轻而古老的学科
写作美学研究是当代写作学深化的必然
写作美学研究的艰巨性
2 写作美学的概念与结构
何谓写作美学
写作美学的学科边缘性
写作美学的内涵
3 写作美学的形态与理想
作为写作审美本性的时空
写作的时间之美:节奏美
写作的空间之美:境界美
写作审美理想
09 写作文化学
1 写作文化概念的提出
对抽象化写作学的困惑与反思
写作文化:对写作行为的真正控制中介的揭示
写作文化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2 写作文化的结构
写作文化的精神结构
g形式写作文化与内容写作文化:写作文化指涉领域的拓展
写作文化与写作禁忌
写作文化的特征
3 写作文化的内在机制
写作文化:作为一种多层次的结构与系统
写作文化:作为一个过程的精神行为
生存关注:写作文化的本质与精髓
时空情绪:写作文化的最终动
写作文化的内在机制
4 写作文化学:理论意义与实践功能
写作学观念的变革
写作学研究思维方式的革命
3 写作行为论
10 写作过程论
1 写作行为过程的表层描述
陆机的“感-思-文”的写作过程论
"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的写作过程分析
动机-立意-开笔-行文-修改
2 “转化”观写作过程论
双重转化论
三级飞跃论
三重转化集结
3 “生长”观写作过程论
知行递变论:对写作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
“双非”过程论:对线性化稳态化写作过程论的批判
写作分形论:对写作行为混沌现象的消解
4 非构思写作过程论
非构思写作过程论:对构思主义过程论的解构
非构思写作学的特征,观念,方法论
非构思写作学的价值与意义
11 写作思维学(上)
1 对传统思维概念的质疑
从形象思维研究的困窘谈起
形象思维到底是不是一种思维
传统思维定义的局限
创构也是思维:当代学者的新思考
2 对思维概念的重新定义
关于思维概念的新思考
思维,还应该包括应变策略
思维新概念:一种秩序化的意识行为
3 对思维活动的重新分类
一般思维和现实思维
日常思维和生产思维
认识思维和创构思维
操作思维和控制思维
目标思维和行为思维
表层思维与深层思维
显性思维和隐性思维
4 人类思维的操作技术原理
对分析与综合的再次分析与综合:从思维定义说起
分析与综合(思维)的五大类型:思维行为的宏观操作模型
对五大思维操作模型的再分析:思维行为的微观操作模型
12 写作思维学(下)
1 写作立意思维操作原理
立意的概念
通过因果思维立意
通过相似思维立意
立意思维操作的思维方式
2 写作赋形思维操作原理
什么是赋形思维
赋形思维的基本原理:重复与对比
赋形思维的本质:复制生长
3 写作路径思维原理
什么是路径思维
分析与综合:写作路径思维的基本原理
分析与综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写作路径思维文体意识
13 写作智慧学
1 什么是写作智慧
写作智慧概念的提出
什么是写作智慧
写作智慧的思维性质和意识特征
智慧的本质
写作智慧与生存智慧
2 写作智慧的思维原理
写作过程与写作智慧
写作智慧思维的内在机制
写作智慧的思维操作
3 写作智慧论视野中的写作教学
14 写作措辞学(上)
1 行文措辞学是写作学研究成熟的标志
从宏观到微观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逻辑
从宏观到微观:西方写作学史的规律
从宏观到微观同样是中国写作学发展的规律
2 行文措辞学的基本概念
何为写作措辞学
写作行文措辞的单位
行文思维的心理结构
3 写作行文措辞的过程模型
当代语言学关于句子生成的基本模型
句子生成的写作学模型:措辞为语境而展开
行文措辞语义展开的基本形态
15 写作措辞学(下)
1 句内行文措辞的操作原理
行文措辞的目标,理想-表现力的形成:语感与美感
句内行文展开性措辞思维操作(内容)
句内行文语感性措辞思维(形式)
句内行文策略笥措辞的思维操作(修辞)
行文措辞落笔思路的生成
2 句段间行文措辞的操作原理
逻辑化展开
具体化展开之一:相似展开
具体化展开之二:构成展开
具体化展开之三:过程展开
具体化展开之四:过度展开
衬托性展开
3 写作行文措辞的思维规律
行文措辞的状态特征:思辞隐显共时,逻辑形象统一
行文措辞的本质特征:功能语义扩展,语境读者至上
行为思维的过程特征:尺度宏微异质,先叶枝后主干
行文措辞的思维特征:赋形路径,宏微有别
4 写作教学论
16 当代写作能力观
1 心理学,教育学的能力观
2 人才学,人格学的能力观
3 哲学家,文化学家的能力观
4 写作能力的内在机制
能力的内在机制
写作能力生成的内在机制
写作能力状态的内存机制:场化模型
5 动力学写作教学新视野
重新审视过去的写作能力观
动力学写作教学新视野
17 当代写作操作观
1 写作操作技术原理研究的迫切性
写作教学的出路与希望在于现代化,科学化
现代化,科学化写作教学的任务
写作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内涵
2 操作技术生成基本原理
技术的一般定义
技术的思维结构
技术:“是什么”与“怎么做”
写作操作技术中渗透着写作理论
3 写作操作技术来自写作模型
写作模型建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
写作行为的基本的思维操作模型
写作文化,写作能力结构仍是一个写作模型问题
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模型的内在机制
写作技能,写作技法,写作技术,写作操作,写作技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