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广州管圆线虫
管圆线虫虫体活时白色线状,透明,两端略细,长42mm×0.5mm,可见一条明显的充满血液的肠管。镜下,角皮层透明光滑,具微细环状横纹。头钝圆,前端无明显口囊或唇瓣,充满血液的肠管贯穿虫体,肉粉色子宫和肠管相缠绕,未见虫卵,根据虫体形态与文献记录对照,鉴定为广州管圆线虫幼龄雌性成虫。
疟原虫为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1890)、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Laveran,1881)、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Welch,1897)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属于色藻界-顶复门-无类椎体纲-血孢子虫目-疟原虫科。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细小 ,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时,亦可在结肠、直肠,直到回肠下段寄生。雌虫每日产卵约1000~7000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3~5周即可发育为感染期卵。这种虫卵随被污染的食物、饮水、蔬菜等经口进入人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广州管圆线虫
概述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螺类等软体动物为中间宿主
人是非适宜宿主,常因生食含有三期幼虫的螺肉等食物而感染。三期幼虫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形态
成虫
线状,细长,体表具细横纹。雄虫长11~26 mm,交合伞对称,呈肾形。雌虫长17~45 mm,子宫双管型,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相间的螺旋纹
幼虫
第3期幼虫为感染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大小为(0.462~0.525) mm×(0.022~0.027)mm,虫体无色透明。头端稍圆,尾部顶端骤变尖细,食道比虫体长度1/2稍短
生活史
终宿主:鼠类(肺动脉分支内)
中间宿主:陆生和淡水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蛞蝓等
转续宿主: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和蜗牛、鱼、虾、蟹等
感染期:第3期幼虫
感染途径:经口、皮肤(儿童)
感染方式:人食入未熟的螺、蛞蝓、虾、蜗牛、蟹等,或生食了被第3期幼虫污染的蔬菜等
致病与临床
致病机制
第3期幼虫侵入人体后,在体内移行,可造成对肠壁、肝脏、肺、脑的一系列机械性损伤、炎症反应及分泌物、脱落产物并导致毒性作用
最严重的是幼虫侵犯中枢神经,病变可发生在大脑、脑膜,还可波及小脑,脑干和脊髓,颅神经和脊神经也可受累。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
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
颈项强直
恶心呕吐
低度或中度发热
感觉异常
视觉损害
分期
潜伏期
潜伏期1~27天,平均约10天,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人有腹痛、腹泻
急性期
早期多有发热、头痛、感觉异常等神经根炎症状,也可有嗜睡、昏睡等症状。轻型病例1周左右症状消失,中型或重型病例可持续半个月甚至1个月左右
恢复期
各种症状减轻或基本好转,病人逐渐康复。极少数重病人出现持续高颅压、昏迷或脑实质定位损害的表现,预后较差
实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近期(2个月内)进食了生的或半生的淡水螺肉、转续宿主的肉、未清洗干净的蔬菜或喝生水等
起病较急、发热、剧烈头痛,有某种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如急性脑膜脑炎或脊髓炎或神经根炎的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检查时可有颈部强直或有各种部位的皮肤感觉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免疫学检查
用ELISA、IFA或金标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
影像学检查
MRI表现多种多样,脑、脊髓内多发长条形影或结节状强化病灶和软脑膜强化
病原学检查
从脑积液中或眼内等部位查出幼虫或成虫可确诊,但一般检出率不高
以上1~5可作临床诊断依据。此外,本病需与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寄生虫病相鉴别
流行
地理分布
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
中国主要在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多数呈散在分布,但也有群体暴发流行
传染源
主要为鼠类
传播途径
人食入未熟的螺、蛞蝓、虾、蜗牛、蟹等而感染
防治
预防
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及蛙和蜗牛、鱼、虾、蟹等,不吃生菜,不喝生水
对淡水螺食物要监测和管理;从事螺肉加工人员要避免污染
加强环境卫生和灭鼠工作
治疗
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对症治疗
颅压高者可用甘露醇降低颅压
眼部有虫者先取虫后治疗
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极个别感染严重者有后遗症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