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原型就是萨哈林岛(库页岛),是当时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第六病室》写于1892年,正是库页岛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俄国的缩影。
编辑于2022-12-16 12:47:25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病室
作者
契诃夫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创作背景
第六病室原型就是萨哈林岛(库页岛),是当时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第六病室》写于1892年,正是库页岛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俄国的缩影。这一时期,俄国农奴制己开始解体,但苟延残喘的沙皇政府为了阻止这一进程更加强化了专制统治,正是由于时代处于动荡不安的变革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俄国黑暗、腐朽、令人窒息。而契河夫的描写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勾画出一幅清晰而凝重的沙俄现实的轮廓,让读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有了形象而深刻的体会
作品摘要
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
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
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至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情节梳理
阴森可怕的第六病室可以说就是当时俄国的缩影。作者不仅控诉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同时也批判了曾给他以较深影响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
第6病室里有5个病人。犹太人莫依塞依是被烧而疯的,罗格莫夫有被虐狂,另外三个人分别是瘫子,失去思想和感觉能力的农民和一心想得到勋章的邮政局检信员
罗格莫夫父亲因犯罪死在狱中。罗格莫夫爱生气,性格多疑,看不起城里的人们
有一年秋天,他遇到了两个士兵压着一个犯人,从此陷入昼夜不安的状态中。吃不下睡不香,总觉得周围的都是些特务和暗探,总想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开始隐居,但并没有得到安宁,于是发了疯被送到第6病室
在病室里体贴同伴,经常发表热情奔放的演讲。既是个疯子,又是一个人
第6病室不再接受新的病人,后来医生拉京来到了这座医院。他立志建立一种新秩序但是却发信心,不久就心灰意懒了
3月一个黄昏,拉京跟着莫伊塞伊卡来到第六病室,跟格罗莫夫相谈甚欢,从此,每天都去第六病室跟格罗莫夫谈话
8月的一天,县参议会成员找拉京谈话以考察他的精神能力。当晚,阿威梁内奇邀请他一起去旅行,一星期后递交了辞呈,又过了一星期和阿威梁内奇出去旅行。然而路上却对阿威良内奇更加讨厌
然而回到城里,职位被接替,房子也被占用,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变成了一个乞丐
他在新住处无所事事,只有霍包托夫和阿威良内奇经常来看他,但他却对他们的厌恶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把他们赶出了家门
霍包托夫邀他去会诊一个病人。他们走进了一个病室,霍包托夫借口拿听诊器出去了。半小时后,尼基达进来让医生换衣服。天黑下来以后,他越想越不对头,他开始恐惧不安起来。他渴望着离开病室,他想喝酒,他想抽烟。但他想自由的要求却遭到了尼基达的打击,他挨了狠狠的一拳。于是,一切都安静了
第二天傍晚,他因中风死了。为他送葬的只有他的女仆和米哈伊尔·阿威良内奇
人物分析
守门人尼基塔
贪婪、自私、残暴,连“疯子”莫依塞依卡乞讨回来的食物、钱财都要去抢,不得不说他很不人道。他似乎就是这里的强势的代表,掌管这里的一切事务,可以说是“第六病室”的“统治者,是腐朽社会的暴力帮凶
作者思想体现
不支持托尔斯泰的勿抗恶主义,人们不抵抗的结果就是会变成“恶人”的,社会的牺牲品。指出了反抗的道路,而不反抗的黑暗瘸朽生活是恐怖的
医生拉京
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刚来医院时,也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需要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并且要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到一种解释。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学
拉京的悲剧表明:俄国专制制度不仅毁灭格罗莫夫这样对现实强烈不满的知识分子,而且对于温驯善良不谋反抗的人,也同样加以迫害
“疯子”罗格莫夫
一位小职员,他受尽生活的煎熬,他热烈诚挚,充满智慧和理性,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看到一队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他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
格罗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义感的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他的愤怒抗议在黑暗中震响,宣布残暴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表现手法
讽刺性
迷惑性
多层效果
医生与病人
病人是给医生看的,但是后面却是医生受到病人言辞的吸引,慢慢觉得病人是有理的,甚至受他影响,这里不由得让人产生到底谁才是“医生”,谁才是“病人”的迷惑
“疯子”伊万与“健康人”市民
“疯子”似乎不像是“疯子”,因为“疯子”伊万那犀利的言论、理智的抨击、措辞的严谨,无不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正常”的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他比其他任何“健康人”想的更多,看透的也更多,他不愿“昏昏沉沉地像牲口一样生活”;而相反地,那些所谓的“健康人”却是在浑浑噩聚地度过每一天,只会麻木地过着自己的卑贱生活,就像傀儡一样毫无思想
启示性
在小说里,契科夫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可以间接地得出答案:人人皆可成为“疯子”!这与前面所说的“人人皆有可能被当成‘疯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价值
对现代社会使人异化的隐喻
契诃夫就是以第六病室隐喻俄国这个大型监狱,格罗莫夫的发疯便是在无所不在的监视下造成的,而拉京选择不反抗,渐渐被周围同化,也是受到权力规训的影响的
存在主义意味
契诃夫在本篇小说中曾引用一句俄罗斯民谚“谁也不能保险一辈子不讨饭和不坐牢。”,这实际上是意在强调社会的荒诞性,拉京的虚无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意识到了反抗的无意义,格罗莫夫在体会到“他人即地狱”后选择发疯
加缪认为“我反抗故我存在”,契诃夫显然认同这一点,格罗莫夫的反抗方式是发疯,是与这个社会背离,契诃夫是赞扬格罗莫夫的狂人形象的,而批判拉京的托尔斯泰主义
拉京不是默尔索,他不是以无声的方式对抗荒诞的社会,而是固执地相信道德能自我完善,顺应社会的非理性,并与之同化,最终落得死亡的结局
尽管契诃夫对待两个人物的态度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意识到了人生的荒诞性并都做出了自我选择,契诃夫在这一点上也对他们持肯定的态度,而他们也因为现代性思想的觉醒受到的孤立,契诃夫对这种在荒诞语境下的形而上学的孤独,持一种怜悯的态度
《第六病室》中的现代性包括对社会规训的洞见,包括对荒诞人生的存在主义反思,其价值不仅局限在历史语境中,也超脱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具有浓厚现代性价值的文本
作品思想
对沙皇专制的批判
对"勿以暴⼒抗恶"的讽刺
对现代⼈⽣存困境的思索
情节体现
拉京医生是个正直的人。医生的天职和人的良知使他反对第六病房这种阴暗荒唐的存在。可是,懦弱的性格和斯多噶派哲学使他深感自身软弱而企望自我麻痹。他对世界的逃避笔法风中的伊凡更甚:他已习惯了在自己虚构的自欺欺人的世界中生存。他被关进病房并惨死其中的结局,彻底证明拉京那种第欧根尼幻想的破灭和“勿以暴力抗恶”理念失败的必然
在这黑暗的环境下,邮政局长和其他病人依然继续着他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他们是麻木的国民的代表。正如鲁迅笔下的中国大众一般,他们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帮凶,与院方一道形成扼杀主人公的网罗。在黑暗的现实和世界观局限的影响下,作者没有给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伊凡和拉京遭打时愤怒的吼叫,其实正是这座监狱毁灭的征兆
契诃夫通过对人物遭遇的描述,尤其是对伊万·德米特里奇和安德烈·叶菲梅奇这两个主人公的刻画,集中批判了主张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荒唐可笑
艺术特色
病室这个主要场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具体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国暴政的一个缩影。而这里的“病人”则代表着全体受苦受难的俄罗斯下层人民
作品影响
通过描述拉京医生与病人格罗其夫的遭遇,表现了当时俄罗斯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整部作品突破了狭窄的民族范围的限制与时代的范围,在对荒谬世界中人类生存因境及孤独感受的阐释中,形象地展现了不属于个人文主义时代的西方存在主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