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上的水
水(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也叫氧化氢。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空气中含量虽少,但却是空气的重要组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体
水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各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环节
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水循环分类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人类最易干扰
干扰方式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意义
进行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使陆地上淡水资源更新、补充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温度
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海水的盐度
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影响因素
蒸发量、降水量之比
温度影响
河流注入
海域轮廓(封闭)
平均盐度35‰
特殊地区
红海40‰
波罗的海10‰
形成原因
海水的密度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海水的运动
海浪
分类
风浪
风暴潮
台风引起
海啸
海底火山爆发引起
作用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潮汐
海岸附近的海水运动
成因与日和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有关
一天中有2次海水涨落
白天海水涨落称为潮
夜晚海水涨落称为汐
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养殖和采集、港口建设、航运
建设潮汐电站
发展海水养殖
研究海水淡化
受限于技术
选择远海航线
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按性质分
暖流: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
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
按成因分
风海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密度流
表层海水:密度小→密度大
深层海水:密度大→密度小
补偿流
相邻/下层海水补充
具体地区
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
以副热带30°为中心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60°为中心
东暖西寒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
40°S附近海域
冬逆夏顺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影响气候
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补偿处
秘鲁渔场
海洋污染
有利: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海洋航运
航行速度
顺流省时节能
逆流费时耗能
航行安全
海雾(寒暖流相遇)
冰山(向低纬移动)
陆地水体
类型
按状态划分
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按空间位置划分
海洋水:地球上的水体的主体
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陆地水
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沼泽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按盐分的多少划分
淡水、咸水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调节周边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河流、湖泊、沼泽)
塑造地表形态(冰川、河流)
人类活动
有利:提供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不利: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洪涝灾害多发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雨水) 我国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 我国东北地区
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融水 我国西北,青藏高原
湖泊水&地下水 普遍
河流与湖泊
相互补给,削峰补枯、调节径流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
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补给河流
水库:夏季蓄水防洪,冬季放水抗旱
河流与地下水
决定因素:河流与地下水水位的高低
潜水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河流与冰川、积雪
纬度越高,雪线高度越低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河流特征描述【水文+水系】
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
水资源
水资源的数量
我国的年水资源总量比较多,但年人均水资源量比较少。
水资源的分布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空间分布不均
东部水资源较多,西部水资源较少,水资源数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时间分布不均
夏季多、冬季少,年际变化大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紧张
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污染严重
差异:赤道地区比副热带盐度低,赤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副热带降水少,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纬度低,气温低,蒸发少,降水较多,河流注入多有稀释作用,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